• 83阅读
  • 0回复

呼喊我们时代的史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23
第7版()
专栏:

呼喊我们时代的史诗
本报评论员
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和刘心武的《钟鼓楼》三部长篇小说荣获奖励。这是我国文学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我们谨向三位获奖作家以及广大文学界同志致以衷心的祝贺。
近八九年来,全国和各地在文学创作上年年评奖,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都相继评过奖。但是,最令人瞩目的还是长篇小说评奖。这不仅因为这项评奖是以我国文学大师茅盾命名所具有的荣誉,也不是因为这项奖励比其他评奖有更丰厚的奖金,而主要是因为长篇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现代文学史上历来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长篇小说的成就是我们国家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
别林斯基曾经把长篇小说称为“我们时代的史诗”,认为它更适合诗情地表现生活,它的容量,它的界限,是广阔无边的,它包含着生活的整体,有着深刻的意义和无边的诗意。别林斯基的这些话是对长篇小说审美价值的高度的评价。事实上,自从长篇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以来,人们估量一个国家某一历史时期文学的成就,往往是以长篇小说成就的高下为标志的。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甚至是空前的发展。但当人们谈到我国文学成就时,总是自豪地着重提到我们有过“三红一创”(《红旗谱》、《红岩》、《红日》和《创业史》),有过“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尽管由于时代的变迁,世事的推移,对于这些作品的评价会有一些变化,但它们确实曾经在文坛上占有光辉的地位,在读者中赢得广泛的声誉,使我们引以自豪。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段时间里,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崛起而成为文学中的佼佼者,长篇小说创作则略显逊色。许多有志于此的作家急起直追,近些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的六部长篇获得好评。这次获奖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在近几年来出版的几百部长篇中遴选出来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质量。我们从中既可以获得对它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的再认识,也可以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它们的作者得到人民的奖励是当之无愧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文学创作,包括长篇小说的创作,在思想和艺术质量上与时代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人们热切地期望有我们时代的伟大史诗诞生。这方面有待我们的努力。
我们的时代是创造奇迹的伟大时代。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和进行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历史进程,整个社会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力。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四化建设的积极性正在充分调动起来,许多奇迹就诞生在我们的面前,许多英雄人物就站立在我们的面前。一切有出息的文学家,在这英雄辈出的时代,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他们已经或正在投入四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和那些普普通通的然而又是创造奇迹的人们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心心相印、息息相关,从这最丰富的创作源泉中汲取营养,获得诗情画意。同时,不少作家勇于探索,在艺术上打破封闭状态,敢于大胆吸收一切有利于丰富我们文学表现手段的经验和技巧,正在促使我们的文学在开放中嬗变和创新。时代呼喊着文学。我们相信,经过作家艺术家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生活的“我们时代的史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