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为发展草食家畜奠定基础 洛阳地区重视牧坡草场改良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24
第2版()
专栏:

为发展草食家畜奠定基础
洛阳地区重视牧坡草场改良建设
本报讯 河南省洛阳地区对一千二百万亩牧坡草场进行改良、建设,为发展草食家畜奠定基础,养牛事业持续发展。
洛阳地区草场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但随着牲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前几年有不少地方也发生缺草问题。其原因是对草场缺乏管护,水土流失,强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牧草产量、质量下降。
为促进畜牧业更快发展,洛阳地委、行署领导多次深入到卢氏、栾川、嵩县、渑池等县山区调查,同时派出三百多名科技人员,跋山涉水,徒步十六万里,对所有草场的土壤、气候、牧草种类、载畜量以及利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干部、群众把开发饲草资源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牧坡草场进行改良、建设。
针对以前有的草场利用率不高、放牧强度太大等问题,全地区十一个县的三千多个村都划清了草坡界限,明确改良草场范围和责任。并划分季节牧场,实行分区轮牧,使草场得以休养生息。
最近两年来,洛阳地区还动员千家万户,对一百八十三个小流域的九百平方公里沟坡进行综合治理,闸沟筑堰,封山护坡,实行乔、灌、草结合,引导农民在陡山坡退耕还牧还林三十七万八千亩,使大部分草场得到了改良。
洛阳地区特别重视开展牧草科研工作,培养草场建设人才,免费或减费向农民提供牧草良种,因地制宜引进了小冠花、沙打旺、红豆草、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优良牧草品种。去年以来,全地区共种牧草二十万二千多亩。
在改良、建设牧坡草场过程中,洛阳地区各县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农户承包牧坡责任制,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九个县首先推行户包牧坡责任制的十二个乡,在一个月内共退耕还牧五千零二十一亩,人工种草一万五千亩。灵宝县苏材乡把荒坡分到户后,农民自觉地在陡坡和撂荒地种紫花苜蓿一万二千亩,促使全乡养牛由年初的六千五百头增加到目前的一万零八百头。卢氏县城郊乡峰峪村,除留一部分机动草场外,其余牧坡全部分包到户,填写了牧坡证,允许继承,规定牧坡在五至十年内全部改良,过期未改良者,每年每亩收十元荒芜费。不少自然村今秋已经实现人均种草一亩。
重视对牧坡草场的改良、建设,促使洛阳地区养牛业迅速发展。三年来,全地区养牛逐年递增7%到16%,每年出售肉牛两万多头。目前牛存栏六十八万头,比去年初净增三万四千多头。 (李秀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