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莫把经济往来变成“酒肉往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25
第2版()
专栏:

莫把经济往来变成“酒肉往来”
洪夫
前些日子,有个公司在厦门召开了为期七天的订货会,其中四天是游览名胜古迹、观赏文艺节目,实际的会议只有三天。在这期间,举行了四次宴会,有的宴会酒席标准每桌达五百元。据披露,包括工作人员在内,参加会议的人员只有一百八十四人,耗资竟达十二万元。按规定每天每人会议伙食补贴标准只有一元多钱,他们提高到十元;会议期间“可口可乐”免费供应,花去二千三百多元,水果费五百多元,香烟费八百多元,会议结束时,每人赠送十斤香蕉、两个菠萝,一只多功能电子表(价格六十多元,只收十元),共送磁带“样品”一千二百多盒。整个会议期间每人平均花费六百五十二元一角七分(还不包括会议人员的差旅费开支)。如此挥霍,会议主持者毫不心痛,有人还说:“要做生意,就得肯下本钱;不请客不送礼,就赚不了大钱。”
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我们在同外商进行经济贸易中,对人家友好接待,礼尚往来是必要的。至于国内经济活动,诸如洽谈商务或订货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了把会议开好,会议组织者尽可能把代表住、吃等安排好,接待好,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一些人遇事就摆阔气,讲排场,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的情况相当普遍,这是值得引起警惕的。
本来,“订货”、“洽谈”、“交流会”等是正常的经济活动,与“宴会”、“送礼”、“游览”无内在的联系,但近些年来,一些单位使它们结为不解之缘。有会必宴,每谈必吃喝,还往往是“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他们频频碰杯,国家的钱财却哗哗流走。更严重的是有些人被鸡鸭鱼肉堵住了嘴,被醇香美酒灌昏了头,本来不该签订的合同也签订了,一笔笔生意做成了,一批批废品、次货、假货弄了进来,社会主义大厦被挖了一个窟窿。
一些人热衷于搞“酒宴”,讲排场,因为掏的不是自己的腰包,而是花国家的钱。对于这种人,就其大多数来说,要加强思想教育;但有些人不走正道,利用酒肉打“天下”,利用请客送礼推销伪劣产品,让国家和人民去背“包袱”,对这种违法行为则应依法严肃处理。
(原载福建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