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梅莱山居民撤出山村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25
第6版()
专栏:柬埔寨通讯

梅莱山居民撤出山村之后
杨木 蔡锡梅
高度只有海拔三百二十九米的梅莱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是一座以弱抗强的反侵略峰峦。1985年2月1日,越军出动了第七、九、五和三○九等四个师的一万多人,在二十多辆坦克和数十门大炮的配合下,分四路围攻梅莱山区。民柬国民军在外围顽强抵抗达十多天,由于实力悬殊,国民军在予敌以重创之后,不得不撤出基地,大部分部队开赴内地作战,留下一部分与敌周旋。
梅莱山区沦陷前有居民三万多人。他们从越军围攻梅莱山时就积极支前并作撤退的准备。2月9日,民柬主席西哈努克在特梅村接受外国使节呈递国书时,战场出现异样的平静。12日,战斗突然猛烈起来。这天下午5时20分,大量炮弹落在特梅村。从当天下午到晚间,全部居民们悲愤地撤离他们建设和生活了五年多的家园。除了粗重的家具等东西外,拿得动的都带走了。越军于15日入村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营。
“梅莱山区人民现在情况怎样?”这是我们近十个月来一直想着的问题。最近当我们踏入柬泰边境某地一个山村的进口处时,一种熟悉的景象映入眼帘:山径两旁香蕉成行,茅屋栉比,向右拐便是一座小竹桥和两排高架屋,这不是再生的特梅村么?据说,特梅村老居民们确实是按照老村子的格局来建造新村,以示怀念的。出来接待我们的还是当年在梅莱山管辖几个村的老区长辛松。他额角的白发虽然增多了,但声音还是那么坚定:“敌人占领了梅莱山,我们很快就建立了新的村庄,照样起着支援前线、组织和教育后方群众、照顾军属的作用。总之,新村主要任务是支援内地抗越战争。”我们看到,三万多居民分别居住于几个密林环绕的新村里,形成犄角之势。与沦陷前的梅莱山区相比,现在的山村生活是苦些,村里弥漫着备战的严肃气氛,群众的组织性更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新成立的“爱国妇女协会”的成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每个村的“妇协”成员有数百人。她们是运输队的主力、成年人文化学习班的积极分子以及做军属工作的能手。
越军占领了爱国抗越武装力量的边界基地后,在边境和交通孔道上设立了岗哨,封锁线上地雷密布。可是,运输队半年多来,在武装护送下,机智而有经验地绕过地雷区,对敌人避实就虚,源源不断地把弹药、医药等物资安全地送到国民军手中。我们在新村医院采访了一位从诗梳风战场刚撤下来的伤兵。这位近半年参加了六次战斗、毙敌五名的战士最近负伤后,与三十名伤病员一起,三天跑了一百多公里的路,通过越军三道封锁线,安全地到达后方医院。这些运输队和伤病员的实践证明,越军的封锁线的确起了阻滞抗越力量的作用,但却无法封锁住他们的行动。
新村生活的另一面却是欢乐而活跃的。我们看到:一支专业建筑队正在协助新迁户或军属盖新房;幼儿园里的孩子们由老师指导着在广场上练习歌舞游戏;两个小孩正在帮母亲挖白薯……当我们抵达第二村时,姑娘和青少年们盛装夹道欢迎我们这些第一批外宾。仅这个村就有七所小学,十五名教师分别教初级小学班和军属班,有的军属还抱着孩子来上课。曾经出国演出的梅莱山抗越文艺队的规模缩小了。三十多名演员除为民柬电台录制节目外,还参加运输队。这天下午,十名演员在简易舞台上为我们表演了几个节目,引来了近百名村民的围观。在民族乐队伴奏下,男女声小合唱最为动人。他们高歌“怀念磅逊港”之后,以激越的声调合唱“决心打击侵略者”。梅莱山文艺队的歌声又响了!它飘出寂静的山林向全世界宣告:梅莱山的抗越军民正在坚强而又勇敢地坚持战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