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阅读
  • 0回复

里根第二任期的第一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25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里根第二任期的第一年
本报记者 张允文
一年多以前,当里根在大选中以压倒优势当选、连任总统时,他曾宣布第二任期内有两项主要任务:其一是和平,谋求同苏联一起共同削减核武器;其二是改革税制。在1985年行将结束之际,记者采访了华盛顿一些研究机构的专家,请他们就里根政府这一年的政绩作一估价。他们认为,在外交方面,这一年的美苏关系有所缓和,但内政方面的首要目标改革税制遭到了挫折;里根总统本人威望提高了,但他国内各项政策的实施同第一任期相比有所逊色。
里根在第一任期内,以振兴经济、重整军备为优先任务,对苏联采取强硬姿态,当时美苏关系处于紧张僵持状态。但今年来,围绕着日内瓦一揽子裁军谈判和美苏首脑会晤开展的频繁外交活动,在里根外交议事日程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一些外交政策专家认为,里根过去对首脑会晤并不感兴趣,但从去年开始改变了语调,不久前在日内瓦举行了“炉边首脑会晤”,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他们认为,日内瓦会晤暂时创造了一种“缓和气氛”,使美苏关系有了一个新的变化,但尚未出现美苏关系的“新时期”,只是“疏通了”两国交往的“渠道”。他们强调,两国在最主要的问题——军备控制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依然存在,“炉边会晤的笑容”能否持久,取决于两国在“星球大战”问题上的对立能否得到缓解。美国舆论界认为,从现在到下一次首脑会晤,时间不到八个月,如果武器谈判的僵局不能打破,在再次会晤后仅仅宣布增进了互相了解,那就很难说是一次成功的会晤了。
今年一年来,人们认为,里根政府在外交上,除了打开美苏关系局面外,在其他方面进展不大。在中美洲美国继续推行强硬政策,结果恶化了美尼关系,加剧了中美洲国家的对立。在中东,美国由于坚持排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立场,使中东和平进程处于僵局。美国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美国在美苏首脑会议上虽得到其盟国支持,但在其他问题上多次发生龃龉。法国对美国的顶撞,以及一些西欧国家对“星球大战”计划持保留态度和“尤里卡”计划的出现,甚至新西兰同美国在美国军舰入境问题上的分歧,都说明美国同盟国的关系并非十分和谐。
在国内问题上,里根把改革税制作为他第二任期内政方面的优先目标。今年5月,他向国会提出了一项新的税制方案,以降低税率,减少税率等级,做到“公平合理”的征税。然而,从年初到年底,里根政府却无法集中精力搞税制改革,不得不疲于奔命对付巨额预算赤字。这是因为预算赤字原比改革税制紧迫得多。美国经济在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增长之后,从年初开始,增长速度明显放慢。里根政府的政策虽然刺激了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高赤字、高利率、高汇价的严重后果。其中高赤字被这里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当前美国和世界经济诸多毛病的根源。为此,里根政府不得不作了一些调整,以压缩财政赤字。
为了通过1986财政年度的预算问题,里根政府同国会殊力相争,争吵了一年。但自今年10月1日开始的1986财政年度应该通过的十三项拨款法案,迄今只通过了一半。近两个多月,又冒出来一个“削减预算赤字修正案”,更使问题复杂化。这一修正案是在讨论把国债限额从一万八千二百多亿美元提高到二万多亿美元时提出来的,要求在今后五年内逐步消灭赤字,达到收支平衡,一旦当年预算赤字超过了规定的限额,总统应相应同时减少军事和民用开支。12月11日,这项平衡预算的法案虽已由国会通过,并经里根总统签署生效,但美国舆论界普遍认为,法案所规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目前还难预料。
至于税制改革,目前尚无头绪。这说到底是赋税负担的重新分配,必然要触及一些人和集团的利益,从而引起各种利益集团的争斗。当赋税委员会研究税制方案时,各种利益集团的说客挤满了国会走廊,对委员会的成员施加影响,使委员会内意见分歧,矛盾重重,直到11月下旬才拿出了一个妥协方案。这个妥协方案在很多方面已不同于里根5月提出的方案。里根原定于年底前在国会通过这个方案,现在这份“圣诞节礼物”已肯定拿不出来了。不久前,众院虽然已经通过这个方案,参院要到明年才审议。
一年来,里根的一些重大政策行动几乎都遇到来自国会的阻力,有的还是来自共和党内部阻力。有的分析家形象地说,几乎没有一项国会通过的法案,里根可以说:“这就是我所要的那个法案。”一年来,在制裁南非、对待贸易保护主义、防务政策、中东、中美洲政策问题上,国会同里根一再顶牛,据说主要原因在于明年即将举行中期选举,议员们包括共和党议员首先关心的是自己选区选民的意见,而不是总统的想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