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放眼未来 培养新秀——从体坛后备力量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26
第3版()
专栏:岁末回顾

放眼未来 培养新秀
——从体坛后备力量谈起
本报体育组
竞技体育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备力量的竞争。重视后备力量,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培养一批批体育新军,使体坛充满生机。今年,我国加强了后备力量的培养,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十月份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
在第一届青运会上,创造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好成绩,涌现出一些有希望的后备人才。参赛的三千多名运动员与过去几届全运会中的青少年运动员相比,身体条件和素质普遍有了提高,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这是值得高兴的。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据全国青少年运动会科研组调查,这次运动会涌现出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只占参赛人员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另外,青少年选手身体素质较差,基本功还不扎实以及过早不适当地进行早期专项训练等。这是喜中之忧。
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为我们在培养后备力量上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成绩名列前茅的几个省市的共同特点是: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得好,业余体育学校数量多,质量高。广东队的四十块金牌获得者分别来自三十三个市县。田径、游泳项目在全省中小学广泛开展。全省除一个县外都建立了业余体校,全省还有六所中专性质的体育学校;二三十家厂矿企业和国营农场也自办了业余体校,训练网分布全省各个地方。相比之下,条件较好的北京市,在这次青运会上成绩却一落千丈。原因何在?不能不说对培养后备力量重视不够,或者说抓得不得力。
如何造就我国宏大的体育队伍,培养后备力量的重点应放在什么地方?这是人们讨论了许久的问题。事实再次证明,学校体育是培养新生力量的战略重点。从我国目前学校体育的实际看,则是最薄弱的环节。学校体育工作没有提到校领导的议事日程上来,缺乏考核和检查;学校缺运动场地和器材,体育教师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对青少年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各项运动基础,造就高水平的青少年运动员,对全面锻炼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无疑是有比较大的影响。我们国家目前还有困难,全面地普遍地搞好每一所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和抓好每一所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还不可能。但从广东等地的实践来看,首先抓好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则是可行的。目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一万六千所,一百三十多万人参加训练。这支队伍抓好了,我国体坛后备力量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再就是要抓好体育运动学校、重点业余体校和体育中学。朱建华、曹燕华、吴数德等很多优秀运动员都是从这里走向成功之路的。这部分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今后只要充实水平较高的教练,努力提高成才率,是很有希望的。
运动训练是一个控制与被控制的过程,现代训练越来越多地吸收和应用其它科学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这要求被控制者——运动员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头脑比较清晰,能深入地了解训练的一般规律,能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理解多种技术,更快更好地领会教练员的意图,自觉地掌握技术。因此,今后必须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明年国家体委决定在“扩大初级训练形式,调整中级训练形式,加强运动学校”的基础上,协助教育委员会试行一种新的训练体制:在沿海十个省确定五十个传统项目高中,学制四年,调进优秀教练员和先进训练设施,进行系统训练。同时,要求学生毕业时,文化课成绩也能达到高中毕业生标准。直接升入教育委员会规定试行的大学,再进行六年系统训练。大学毕业后成为“两用人才”。这是培养后备人才的一条重要的新渠道。
新生力量源源不断地涌现,是体坛生气勃勃的重要标志。为实现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我们要放眼未来,积极培养大批新生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