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走上通向未来之路——“尤里卡”计划促进西欧科技合作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26
第6版()
专栏:年终专稿

走上通向未来之路
——“尤里卡”计划促进西欧科技合作的发展
本报记者 林军
“欧洲必需团结在一项真正是欧洲的伟大工程的周围”正在越来越成为西欧国家的共同呼声。一年来,西欧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尤里卡”计划的提出并迅速得到广泛的支持,就是这种进展的一个突出的标志。
在诸多欧洲科技合作计划中,“尤里卡”计划具有典型意义。它从密特朗总统4月份提出,6月份被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采纳,7月份在巴黎第一次部长会议上正式诞生,到11月份在汉诺威第二次部长会议上通过“原则声明”,确定第一批项目,仅用半年多一点时间,其进展速度之快在欧洲建设史上是空前的。这反映出欧洲要在科技方面联合起来的迫切愿望。
“尤里卡”计划使欧洲的科技合作超出了欧洲共同体的范围,已扩大到十八国。这表明科技联合在欧洲具有广泛的号召力,这个“希望的因素”将会推动欧洲联合事业的发展。多数欧洲国家政府积极推行“尤里卡”计划,充分表现出欧洲的独立自主倾向。西欧既不愿放弃自己的核威慑力量,也不愿在技术上依附于他人,而要独立发展自己的尖端技术。“尤里卡”计划实施的第一阶段,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人工智能、激光和新材料等十个领域,几乎包括现代尖端科技的所有方面。这也充分显出欧洲要在尖端技术方面尽快赶上和超过美国、日本的雄心。
“尤里卡”计划的诞生,是过去欧洲科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朝着“欧洲技术共同体”迈出的重要一步。欧洲共同体在1958年成立“共同研究中心”时,人数不多,研究项目也较少。1973年,由于“能源冲击”,而加强了以能源为中心的研究工作。1980年以来,欧洲对联合起来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越来越产生了紧迫感。在1980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中,西欧由于传统工业急需进行结构改造,在信息技术方面起步较晚,遂导致某些产品竞争力不强,加剧了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增加。恰在这时,西欧面临一场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出路何在?西欧决心抓住科研这个中心环节,以图逐步摆脱上述“恶性循环”局面,使其转变为“技术进步—提高资本和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扩大投资—推广新技术”的“良性循环”,从而使目前西欧存在的工农业竞争力较差和失业两大难题,能够迎刃而解。
西欧国家认为:今天,科技已成为“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今后,有关人类生活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等问题,将要“经常地到实验室和研究所去寻找解决办法”。故西欧人士称科研为“通向未来之路”。基于这种认识,欧洲共同体近两年相继提出多项研究计划,其中主要有“科技活动原则计划”和“欧洲信息技术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等。这样,欧洲共同体的科研工作,便从小规模的、着重于能源的研究,转向大规模的、多项目的、着重于工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共同体人士认为,这个转变标志着欧洲技术合作的“决定性进展”,使科研成为“欧洲的关键性政策之一”,而“尤里卡”则是这一政策的“新的活力”的表现。
当然,“尤里卡”计划的实施,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作基础,就目前西欧国家的经济状况来说,还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尤里卡”计划不失为振兴欧洲的明智决策,不失为表达“欧洲意志”的一步,走上“通向未来之路”的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