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三河县有关部门接受批评采取措施 部分收棉站勒索棉农现象已经消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2
第7版()
专栏:调查汇报

三河县有关部门接受批评采取措施
  部分收棉站勒索棉农现象已经消除
1984年底和1985年初,河北三河县部分收棉站趁棉农急于售棉之机,对他们大肆敲诈勒索。去年3月16日,本报刊登韩会民等五位读者的来信和记者的“调查汇报”,批评了三河县部分收棉站的严重错误。5月4日,本报发表了中共三河县委关于部分收棉站问题的答复,表示诚恳接受批评,决心采取措施,坚决制止勒索棉农的违法乱纪行为。
新的收棉季节又到了,三河县的收棉工作情况怎样呢?
去年12月7日,记者来到三河县收棉现场。见报纸批评过的县棉麻公司收棉站秩序良好,年初那种“不给有关人好处卖不了棉”的现象已不见了;李旗庄等收棉站,情况也差不多。棉农们反映,敲诈勒索的人没有了,卖棉花也比往年容易多了。南杨庄乡大窝头村的一位棉农说:“今年收棉站工作人员态度和气,我们问啥他们都耐心解释。10月份,棉麻公司收棉站还为卖棉人准备了茶水。”当记者问他们对收棉站还有什么意见时,李旗庄乡幸福村的一位棉农说:“今年收棉站验等级、测水分都编了号码,用了仪器,让人信服。我们没啥意见了!”
听取棉农的意见后,记者又访问了三河县有关部门。县供销社联社党组书记杨文连说:报纸批评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我们除了严肃查处勒索棉农的违法乱纪者外,还对县供销社所属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清查。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法纪教育,并帮助各单位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8月份,我们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班,把各收棉站的主任和业务、保卫人员集中起来,进行思想政策教育和业务训练。全县九个收棉站的四百三十七名工作人员,我们逐一进行审查,将其中十八名不适合做收棉工作的人员调离。为避免出现“熟人打不开情面”的问题,还将收棉站干部子弟及家住收棉站附近的职工调往五十里以外的收棉站工作。为了加强收棉工作的科学管理,全县各收棉站统一采用了取样编号验级、仪器测定水分的办法。此外,各收棉站还配备了一名专职检查员监督工作。县供销社的主要干部坚持每周到各棉站巡回检查一次,听取棉农的反映,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到11月底,全县收购皮棉二百五十万斤,尚未发现什么问题。棉农对收棉站的工作比较满意。
三河县有关部门对批评不回避、不护短,认真查处问题,扎扎实实改进工作,博得了群众的好评。 本报记者 鲍洪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