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家庭农场要求农业现代化——对四川省新都县两个种田大户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3
第2版()
专栏:调查报告

  家庭农场要求农业现代化
  ——对四川省新都县两个种田大户的调查
  新华社记者 喻权域
记者访问了四川新都县两个种田大户——张吉贵和蓝晓东。谈到家庭农场,他们的回答带有规律性,希望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记者问:既然多种田就能致富,为什么新都县只有你们两家种田大户?
回答是:种田大户形成难。
第一,一些农民虽说“不愿种田”,其实,多数不过是说说而已。土地是农民的靠山,农民如果没有在工商业或养殖业上站稳脚跟,找到新的靠山,他是不会真正放弃土地的。
第二,愿意转包土地的人与愿意承包土地的人,很难恰好碰在一起。张吉贵说,他敢承包四十七亩,因为这些田是农场的,连成一片。蓝晓东说,东一块田西一块田的,没法种。
第三,多包土地,生产上有种种困难不好解决。
记者问:如果让你们随意选择土地,你们愿意包种多少亩?
他们俩仔细盘算后作出的回答完全相同:“三十亩最适合。多了种不好,少了不够种。”
他们俩的设想都是:种三十亩田,配备一台小拖拉机,养两头母猪,修三四间猪圈。男的种田,每年净收入三千多元。农闲四到五个月代人机耕或跑运输,收入大约八百元。如果用一半水田搞稻田养鱼,又可收入四五百元。妻子养猪,一年育肥二十头,净收入约八百元。仅这几大项,年净收入可达五千元以上。农家还有其他小收入,四五口人够富裕的了。
记者问:办一个三十亩田的家庭农场,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
他们的回答又是完全一样:迫切希望用机器代替人工,比如能犁水田并能给水田“打浑水”的机器,适用的插秧机,小型的稻麦两用收割机,小麦条播机,施肥机,烘干机,家用饲料粉碎机等等。最好多发明一些既能增产又节省人工的先进技术。他们都夸杂交水稻和除草剂。过去插秧后至少要薅三遍,现在全免了,产量又高,田又不板结。他们希望生产除稗剂。
张、蓝二人都说,如果能满足这些要求,哪怕只解决几样,一个家庭农场就不应该是三十亩,而应该以五十亩或六十亩为宜。
记者问:你们要这么多机器,有钱买吗?
他们说:只要价钱不太贵,机器质量高,经得起摔打,我们愿意买,不要国家出钱。如果一户人种二三十亩田,就能积累起买机器的资金。问题是一下子买几大件有困难。这是许多农民不愿多包种土地的一个原因。解决的办法,一是银行提供低利贷款,农民分期归还;二是农民自己积累,每年买一二件,逐步实现机械化。
他们谈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第二个困难是,需要的机器种类多,每样机器的使用时间很短,积压资金。这也是许多农民不愿多包种田地的一个重要原因。蓝晓东1985年花四百元买了一部柴油机带动的打麦机,很解决问题。但是只用了两天,打完八亩小麦没活干了。解决农业机械利用率低的办法,一是希望农机部门搞“一机多用”;二是由村或乡办农机站,让农民租用,或扶植农机专业户;三是由村党支部组织农民协商,东家买这样,西家买那样,互相交换使用。
包产到户之后怎样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现在明朗了。种田大户设想的家庭农场以及他们提出的要求,正好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如果他们的设想和要求实现了,如果我国农村的大部分耕地都集中在这样的家庭农场,中国农业就能实现初步的现代化。
尽管种田大户在今天的农村还是凤毛麟角,但它代表着农业的未来,各个有关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帮助:
——乡村党政组织应帮助务工经商农民站稳脚跟,然后鼓励他们转包土地,并通过调整、调换等方式使这些土地较为成片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里,以便他们兴办家庭农场。土地转包应顺乎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地进行,完全自愿,不能有丝毫强迫命令。
——各地领导机关应该研究本地兴建家庭农场的最佳规模,设计出家庭农场模式(比如种田兼养鸡、种田兼养蚕),并做出示范。
——农机部门应为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设计和制造出成龙配套的机械,并且要价廉、质高、耐用。
——金融部门应该制订有利于家庭农场形成的措施。“以工补农”的钱,应补在农业生产资料和采用先进技术方面。
——乡村党政组织应帮助各个家庭农场或种田大户在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方面互相协调,以节省投资,提高农机使用率。
农业战线有一些干部觉得大包干后没有多少工作可做。其实,等着我们去做的事多着哩!(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