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他们善于弥合“裂缝”——记广西马山县六合村调解委员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4
第4版()
专栏:

  他们善于弥合“裂缝”
  ——记广西马山县六合村调解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古零乡六合村,居住着壮、瑶、汉三个民族的同胞,共二百零三户,分住十五个自然屯。各族群众生活在一起基本上能够和睦相处,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一些民事纠纷常常影响民族团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政府和村党支部整顿了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十五个屯的调解小组,并组织调解人员学习宪法、刑法等法律条文和有关政策,提高调解人员的法律政策水平,妥善处理民事纠纷。
以前,瑶族居住的内卖屯和壮族居住的中乔、百排屯是一个生产队,1981年以屯为单位分成三个队。分地时,有块地靠近瑶族屯,他们要求种这块地,但两个壮族屯的群众认为队长是瑶族人,袒护本族,便不同意分给瑶族人种,结果一块地分成三份。为此,瑶族群众认为壮族群众不信任他们,分仓库时,两族人之间又发生争吵。村调委会主任韦定球是瑶族人,委员零锡福是壮族人,他们决心把这个“裂缝”弥合,便各自到本民族群众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进行法制教育。他们利用群众喜唱山歌的特点,合作编写了四十多首山歌,把党的政策和法律条文唱给乡亲们听,边唱边结合实际讲解,启发乡亲们的觉悟,又反复在群众中做工作,终于解开了两族群众间的疙瘩。1984年,壮族居住的百排屯建饮水池缺设备,居住在内卖屯的瑶族同胞韦忠安就把自己的柴油机等拿去支援他们,使壮族群众很受感动。
六合村与加方乡汉族居住的龙头村相邻,六十年代初期两村分山时,因一个弄场的归属问题,闹了好多年。1980年以后,两村再次明确山界,六合村调解组织在本村宣传保护森林的意义,并与龙头村合作,深入细致地做两村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两村关系逐渐融洽。1982年,六合村的瑶族同胞第一次与龙头村的汉族同胞通了婚。1985年6月,龙头村一汉族男青年与六合村一瑶族女青年恋爱,但遭到女方母亲和哥哥的反对,哥哥还把妹妹毒打一顿,扬言她要和那男青年结婚就杀了她。男青年无奈,交给韦定球一封信,告女方家长的状,信中还说,他俩准备上山去死在一起。韦定球急忙赶到女方家,劝导姑娘,并严厉批评她的母亲和哥哥。他还耐心地宣讲婚姻法,使姑娘的母亲和哥哥认识到自己的行动是违法的,从而承认了错误。韦定球又向男青年和他父亲宣讲党的民族政策,要父亲支持儿子。经他调解,两家终于同意了儿女的亲事,去年9月,两青年高高兴兴去登记结婚。
由于村调委会积极发挥作用,纠纷逐年减少,六合村出现遵纪守法,家庭和睦,民族团结的新局面。马在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