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为中莱友谊辛勤耕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4
第6版()
专栏:莱索托通讯

  为中莱友谊辛勤耕作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在莱索托,这两年出现了许多中国品种的蔬菜:京丰甘蓝、沈阳甜椒、津研二号黄瓜、红嘴燕豇豆……这些鲜嫩可口的蔬菜,是中国农业专家与当地菜农的共同劳绩,被誉为“中国送给莱索托人民的礼物”。
1983年7月27日,中莱建交还不到三个月,中国湖南农业技术组就踏上了这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土。他们当初接受的任务是来这里帮助当地群众种粮食作物。但他们很快发现,莱索托更急需的是蔬菜。这里人大都没有种菜的习惯,每年光进口菜就要花费六百多万美元的外汇。尽管种菜要比种粮食劳神费力得多,但中国专家根据对方要求,愉快地改变了计划。当时此地正是春季,为了赶在冬天到来前能种出一茬菜,摸索一些经验,他们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更无暇观赏异国风光。从考察、定点、整地到两公顷各类蔬菜下种,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意想不到的丰收使他们喜出望外:中国菜大都适应这里的水土,对外国菜的种植也摸到了一定的规律。
成功真的会来得这般容易?连专家们自己也有些难以置信。果然,第二年秋季,一场根朽病,使塔巴帕岔合作社种植的几公顷甘蓝遭到毁灭性的摧残。在那里指导工作的中国专家心急如焚,在别处工作的中国专家也都赶到现场。分析、化验、探询,终于找出了病因,并制定了苗床消毒、菜地轮作、开沟作畦、适量灌水等几项防病措施。这些措施的执行,阻遏了这种病害的蔓延。
来自洞庭湖畔、岳麓山下的农业专家们富于进取精神。他们决心要在这干旱的山国探索蔬菜丰产的路子。除病虫外,本地影响蔬菜生产的主要有三害:干旱、冰雹和霜冻。为了省水,他们改沟灌为喷灌。冰雹一般下在夏季,他们就采取春菜早播、夏季多种根块蔬菜的办法,尽量错过冰雹期,减少损失。不久前,专家组在农场搭了一个四百八十平方米的塑料棚,还准备再搭一个。有了它们,即使在寒冬,也可以栽种细菜,进行育苗。中国专家工作的四个点,分为国营农场、合作社和个体农户三种组织形式,除作技术指导外,他们还尽力帮助当地生产者改善经营管理,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专家组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不成文的规定:为莱索托人民谋利益不怕吃苦受累;言传身教,无保留地向当地群众传授种菜技术。有的专家的住处距工作地点二十多公里,他们每天在坎坷的土路上来回奔波,中午饭要带到工作现场吃;此地不论城乡都实行五天工作制,而蔬菜一天也不能断水,假日里,当地人休息,中国专家主动照管菜地。在两年时间里,与中国专家一起劳动的六十多位农场工人和农民,不同程度地学会了种菜技术。中国专家还在去年8月中旬开办了几期短期训练班,向参加者系统讲授蔬菜种植、农业机械和财会方面的知识。
时间虽只有两年多,中国专家工作成效却相当显著。他们帮助工作的农场、合作社和个体农户,两年来经济收入都成倍增长,其中以个体农户受益最大。有的农户还购买了汽车。由于甘蓝丰收,去年四、五月间,莱索托政府宣布停止进口甘蓝半个月。此外,南瓜和大葱已开始向南非出口。
中国专家出色的工作成绩,吃苦耐劳和真诚为当地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这个山国广为传颂。莱索托政府曾多次在中国专家工作的农场和农村召开观摩会,组织农民到那里学习参观。对中国专家的工作,国王、王后和首相都给予充分肯定。农业大臣说,“中国致力于巴苏陀民族的发展,在极短的时间内显示了功绩。中国是第一个在莱索托工作很快取得成效的国家”。他的这番话,既是对中莱友谊迅速发展的热情赞扬,也是对中国专家两年劳绩画龙点睛的评价。(附图片)
  图为莱索托老人高兴地抱起农场生产的蔬菜。
新华社记者 姚宗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