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打它个“短、平、快”——发展对外劳务承包业的探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5
第2版()
专栏:

打它个“短、平、快”
  ——发展对外劳务承包业的探讨
  刘霄 童国平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我国是从1979年正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六年间,我国经营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的公司发展到六十多家,足迹遍及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合同二千三百多项,成交额近五十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十六万多人次,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但这项事业只是初步打开了局面。
发挥优势“短、平、快”创汇
四化建设急需外汇。很多国家都把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看作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增加外汇储量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搞对外劳务合作,发达国家实力雄厚,比较热衷于工程承包。过去几年,我国很多公司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工程承包上,对“繁琐利小”的劳务合作有所忽略。但是,工程承包要自带材料、设备,而我国以“三材”(钢材、木材、水泥)为主的建筑材料本来就紧张,某些机器设备又不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真正带出去的材料设备仅占工程所需的5%左右,千辛万苦赚取的外汇,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用于购买外国的材料设备,赚取的基本上是一点劳务费。
进入八十年代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加剧,要求承包商带资承包,对方延期付款。我国资金不很富裕,限制了对外工程承包特别是大型工程承包项目的发展。
对外劳务合作的特点是:投资少,创汇周期短,见效快,
“旱涝保收”。巴基斯坦派出二百多万劳务人员,每年交给国家约三十亿美元,相当于商品出口换汇的两倍半;埃及、土耳其的劳务汇款占两国出口收汇的60%;南斯拉夫、孟加拉国占到40%左右。
近几年,国际劳务市场虽然出现颓势,但国际劳务人员仍保持在九百万人上下的水平,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劳务需求剧增,前景仍然广阔。我国劳动力资源称雄世界,劳务人员守纪律,吃苦耐劳,劳务价格相对低廉,这是我国的优势。但目前派出人数仅五万,占世界劳务总人数的0.5%左右,潜力很大。
综合分析国际市场动向和我们的国情,应扬我之长,避我之短,把重点放在扩大劳务合作和中小型承包工程上,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种经营,打它一个“短、平、快”。
当然,实力较雄厚的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也可以从占领国际市场的长远利益出发,承包一些需要垫付资金的大型工程,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优势不可自我抵销
打“短、平、快”的目的是多创汇、快创汇,提高对外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的经济效益。现在有两个问题妨碍着优势的发挥和效益的提高。一是国内劳务成本不断上涨,二是国内各对外公司之间打乱仗,互相压价,互挖墙脚。
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总经理反映:我们本可以相对低廉的劳务价格对外竞争,但现在支付给国内派出人员的费用一涨再涨。治装费提高了两三倍,工程师工资提高了三倍,工人工资提高了两倍半,另外生活费、伙食费、加班费、奖金、旅费也随着水涨船高,有漫天要价的倾向。目前,我国劳务成本已比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高出一倍多。
成本上涨,有合理部分,也有不合理部分。外国劳务人员并不讲求穿着,我们却是每人几套西服。据一位经理反映,北京百货大楼最花的领带几乎都叫劳务人员“包圆儿”了。其实,出国做工,为什么一定要西服革履?
目前经营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六十多家公司,有中央部、委的,也有各省、市的。这些公司之间缺乏协调,往往一个公司基本谈妥的项目,另一家公司却以更低的报价夺过来,致使“肥水流入外人田”。
中央各部、委的公司,原来各有侧重,如港湾的专管港口码头,建筑的专管土木工程,如今搞多种经营,分工被打乱;省、市公司多是综合性的公司。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公司越多,效益越差。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不是争合同抢地盘,而是多创汇快创汇。
靠人才靠灵活经营
劳务人员素质不高,使我们失去许多创汇的机会。1981年,意大利向四川招聘十五名有一定工龄、懂英语的筑路工程师,一亿人口的四川省却派不出来。近一两年,中东、非洲一些国家盛情邀请我国派出懂外语的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提出把整座工厂、医院交给我们经营管理。这些送上门的生意,因为无力承担,绝大部分只能婉言谢绝。
技术劳务比重上升,简单劳务比重下降,当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是我国目前仍以简单劳务合作为主,缺乏国际市场所需的经理人员、经济师、会计师、设计师、法律顾问、报价专家等高级人才,缺乏大批掌握一门以上外语、懂得计算机性能的工程技术人员,也缺乏具备起码外语水平、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务人员。
要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各对外公司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更多地挖掘社会潜力,和各种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快培训步伐。同时,还要改革用工制度、广开才路,从社会上公开招聘选拔理想人才。
国际市场风云多变,经营中不可死守一种模式,要灵活经营,身手矫健。现在各公司经理普遍认识到我们的经营方式、经营渠道太呆板、太单调。如很多国家提出以当地货币或石油等实物交付劳务承包费用,这同我们当前采用的现金交易方式有冲突,结果放弃了不少签约机会。如果灵活变通一下,把劳务承包与贸易结合起来搞,通过兜大圈子,作来回生意,把实物和当地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换成硬通货,就可以大大增加合同量。再如,我国资金不足,有些公司采取和外国公司合营的办法,我们出劳务,对方出资金,联合投标,共担风险,这种办法无疑是可取的。
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的潜力很大,关键是要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知难而进,积极进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