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我研制成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 国外绝密技术 攻关一举成功 不再依赖进口 经济效益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5
第3版()
专栏:

  我研制成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
  国外绝密技术 攻关一举成功
  不再依赖进口 经济效益显著
本报讯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一种能大量回收合成氨工厂排放的氢气的装置——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不久前在上海吴泾化工厂进行工业规模现场试验获得成功。这项成果已于最近通过技术鉴定。
我国目前合成氨年产量达一千八百万吨,在生产过程中,每天都有大量氢气排放燃烧,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能采用膜分离器回收氢气,一般可增产合成氨4%—5%。一个年产三十万吨合成氨的工厂,一年可创收二百多万元。但是,该技术在国际上一直为美国一家公司所专有,被列为绝密技术。近年来,我国仅大型化工厂就重复引进了十三套膜分离器,耗去外汇近千万美元。我国有上千家中小型化肥厂,急需采用此项技术进行改造。
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将研制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列为“六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之一。大连化学物理所在十多年膜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攻关组,全面开展了膜研究与分离器的研制工作。1984年,研制成直径为二十五毫米、长一千毫米的小型装置,经现场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1985年,研制成直径为一百毫米、长二千毫米工业性试验装置,并与首先从美国引进“普里森”装置的上海吴泾化工厂合作,在该厂进行了中试及工业规模现场试验。该装置经长期综合性能考察和鉴定会测试表明,其基本性能与美国某公司1981年出厂的“普里森”装置接近,填补了我国气体膜分离技术的空白。
根据该装置的初步成本核算,以处理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厂弛放气为例,整套装置的售价约为五十万元,全年增产合成氨约二千吨,十个月即可全部收回投资。而引进同类装置则需四十万美元,国产装置成本远低于国外引进装置,并可节省大量外汇。
鉴定会认为,此项研制成果解决了一系列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中空纤维氮氢分离复合膜的制造;封头的粘接;分离器的组装;建立了分离器分离性能的设计计算方法与程序,为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鉴定会还认为,此项技术不仅在合成氨工业方面具有重大经济效益,而且在石油化工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建议有关领导部门予以重视和支持,使膜分离器继续得以深入研究开发和批量生产,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水平,逐步形成系列产品,促进我国新兴膜分离工业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