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中国农科院为农业发展铺路插翅 五百多项获奖成果取得巨大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5
第3版()
专栏:

  中国农科院为农业发展铺路插翅
  五百多项获奖成果取得巨大效益
本报讯 记者魏亚南、何黄彪、陈健报道:“六五”期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的最好时期。该院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承担国家、部门的科技攻关项目,有五百七十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二十多项重大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累计取得经济效益二十六亿元,为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农科院是全国综合性农业研究机构,拥有学科所、专业所和综合所等共三十六个单位,分布在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共有科技人员四千六百多人。“六五”期间,该院面向农业生产搞科研,有二十多项科技成果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多数成果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应用研究方面,紧密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关键性科技问题,评选或鉴定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新品种、新组合,建立了商品瘦肉猪、肉鸡、蛋鸡的生产配套技术和繁育体系,总结提出了叶龄促控法栽培小麦、盐碱地植棉保苗促熟等高产技术和栽培技术,以及施肥、病虫害防治、综合利用等技术,效益十分明显。仅玉米“中单二号”杂交新品种推广增产取得的效益,就已达十四亿多元,北方麦区各小麦新品种增产小麦六点四亿斤,“中棉十号”棉花新品种在黄淮海地区推广一千多万亩,经济效益在三亿元以上。
在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研制出五十多种新农用标记化合物,改变了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应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水稻、小麦、玉米、家蚕和畜禽等品种的资源数据库,并用计算机控制灌溉。还利用遥感技术完成了农业样区的详查、制图,查明资源,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在宏观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该院主持了我国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研究,提出了农业与粮食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我国粮食需求、转化和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等方面的对策。
在基础工作和理论研究方面,以增强科学技术储备、服务生产为目的,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完成了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种植业、畜牧业、化肥等的区划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组织开展了全国农作物、畜禽品种资源补充征集工作,发现了一批新的种、亚种、变种和地方品种新类型。进行了全国小麦、大豆等生态研究,为引种和选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将重点抓好农作物和畜禽品种选育,中低产区综合治理,病虫及疫病防治,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和综合利用,农业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应用及农业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六个大型综合研究项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