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建设草场草畜两旺——记伊克昭盟的草原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6
第2版()
专栏:通讯

  建设草场草畜两旺
  ——记伊克昭盟的草原建设
  本报记者 萧俊熙
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有六千五百多万亩天然草场。由于长期滥垦、滥伐、滥牧,草场退化、沙化、碱化曾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据七十年代中期查测,这类草场每亩年产干草仅五十来斤。加上片面追求养畜头数和存栏率,草场超载过牧,更加剧了“三化”。“三化”面积最高曾占到草场总面积的70%左右。饲草不足,冬春牲畜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数量极不稳定。据统计,从解放初到1980年,这个盟为社会提供的牲畜和死亡的牲畜大体同量。畜牧业生产处于停滞甚至下降的趋势。靠天养畜,人畜草矛盾难以解决,教训是深刻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盟消除“左”的影响,端正指导思想,把保护和建设草场放到发展畜牧业基础的地位,反对重畜轻草,严禁“三滥”,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场。经过六年努力,全盟已改造、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一千五百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23%,年产草三十亿斤左右,占天然草场产草量的40%,还有一千多万亩林木可为牲畜提供越冬干树叶嫩枝几十亿斤。牲畜的饲草比较充足了,畜牧业的被动局面开始扭转,增强了抗灾力,1980年至1984年全盟发生持续罕见的干旱,牲畜仍稳定增长,出栏率由15%提高到20%以上。1985年牧业年度,全盟牲畜达五百七十万头(只),比上年纯增二十万头(只),总增长率为22%,而且,牲畜质量提高,良种鄂尔多斯细毛羊占68%(这个盟的牲畜主要是羊)。
以“小”制“大”
草原“三化”除历史和自然因素外,是两个“大锅饭”造成的,一是人吃牲畜的“大锅饭”,二是牲畜吃草原的“大锅饭”,肆意掠夺草原,保护和建设赶不上破坏。早在1980年伊盟就开始清除这种错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以“小”制服“大”,能一户办的事绝不集中,陆续将牲畜、草场甚至集体的林草场都落实到户,二千三百多万亩荒沙、荒滩等也划到户,种草种树,谁种谁有,有继承权。从而调动起千家万户建设草场的主动性。过去人们避之犹恐不及的沙漠,现在都争相承包。以户为主建设草原,不仅集小为大,形成牧民自觉建设草原的局面,而且,有利于解决资金、种籽、草料加工等实际问题。过去,种草种树都由国家投资投种,现在牧民自筹资金种草的日益增多,飞播牧草,牧民也主动集资。去年全盟牧民共集资一百万元投入飞播,使飞播面积由十四万亩扩大到四十六万亩,而且飞播也改大面积为小面积,选地适宜,便于牧民管理,大大提高了效益。
适地适草
伊盟沙漠多,水土流失严重,风大沙多,雨量稀少。因此,草原建设方式和牧草的配植,应兼有增加饲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抗干旱等作用。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试验观察发现,本地的灌木柠条(学名金鸡儿)兼有上述各利,被群众称为牲畜的“活命草”、“接口草”。科技工作者还总结出了一套较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技术,一次种植可数十年受益。而且在柠条带网间隙播种一二年生优质牧草,再适地种乔木,效益长短结合,完善了柠条灌木草场的合理结构。近六年,全盟每年种植柠条一百万亩,据去年夏天查测,保存面积达六百零七万亩。仅此一项,理论载畜量即达三百万只羊。
柠条是伊盟草原建设的“当家品种”,但干部和群众也注意发展其他适地饲草,在居住点周围种植沙打旺、草木樨等优质牧草,全盟种植近三百万亩。一些牧民开始用这些牧草舍饲育肥羊,提高商品率。
坚持多样化
伊盟草原建设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利用草库伦生产优质牧草、草籽、饲料,以至林果菜粮等生产基地,提高草原建设的经济效益,缓和人畜草矛盾,为牧区发展多种经营创造条件。草库伦过去越建越大,内外无别,现在牧民给这个旧形式充实了新内容,以家庭为单位建库伦,也有以畜群建库伦的,现在全盟已建起草库伦二万四千多个,面积三百多万亩。牧民根据家庭和畜群的需要,库伦形式多样,有打草的,放牧的,收草籽的,还有治沙的。不少牧民在库伦内修小型水利,安装机械,发展蓄水、灌溉,播种精饲料、糜子、果树、瓜果等,部分解决了牧民吃炒米、瓜果和蔬菜,以及用材和燃料等问题。牧民把库伦叫作“致富园”。去年全盟家庭库伦内仅精饲料就生产了三千多万斤,草籽四五百万斤,是牧民一大收入来源。家庭库伦建设较好的乌审旗,90%以上的牧户有草库伦。前年全旗三分之一的草场受水灾和雹灾,牧草损失很大,但因有草库伦提供草料,幼畜保育和成活都在96%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