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人才可能在有争议的干部之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6
第5版()
专栏:

  人才可能在有争议的干部之中
  乐田
前几年,人们常说,人才难得,并非没有人才,而是因为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太少之故。这两年,又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人才难得,往往是难在“争议”太多之故。
调整领导班子,选拔干部,非涉及到具体人不可。而一涉及到具体人,总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尤其是一说要提拔任用某某人,就更不得了:轻者是闲言碎语,嘁嘁喳喳;重者则舆论哗然,众说纷纭。你说某某人是一位开拓型人才,有人则说他“太冒”、“骄傲”、“不老练”;一些人说他工作有实绩,另一些人却说他“群众关系不好”;有人又出来辩护,说多数群众是拥护的,可又偏有人写信告状,不是“三大罪状”,便是“五大问题”,而且写得活灵活现,煞有介事。闹来闹去,于是某某人便落了一个“雅号:“有争议的干部”。虽说是“真金不怕火炼”,可是这一“争”一“议”,却产生了奇妙的“社会效果”——形成一种舆论上、心理上的压力。有不少领导者在这种压力面前退却了,只好说一句“看看再说”,把这些有“争议”的干部挂了起来,于是天下太平,复归于平静。再遇到提拔任用另一个干部,又是“争”一场,“议”一番,挂了起来。如此循环往复,人们不禁感慨系之:有“争议”的干部如此之多,真是人才难得啊!
仔细想来,人生在世,并非真空,只要有所作为,岂能舆论一律?“德”如雷锋,有人讥其“傻”;“才”如陈景润,有人讥其“怪”。即使是“天才”,也很难博得“满堂采”,何况普通凡人!我以为:对一个干部,有“争议”是正常的,没有“争议”反倒值得深思。有“争议”的干部未必不是好干部,没有“争议”的干部也很难说就是出类拔萃者。
当然,有争议的干部,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把“有争议”作为选拔干部的标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争议”的干部之中,确有真正的人才,甚至是难得的人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干部之所以引起争议,甚至争议很大,往往是因为他们有干四化、搞改革的雄心壮志,并已“登台表演”,作出成绩,崭露头角,引人注目;往往是因为他们具有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法,触痛了一些人的神经;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会打破旧的格局,冲破旧的藩篱,使那些胸无大志,得过且过,蛰居于旧格局中的庸人无法容忍;往往是因为他们在开创新局面中不回避矛盾,不放弃原则,触犯了一些私心很重的人的私利;往往是因为他们工作干得出色,有所建树,引起了一些胸怀狭隘者的嫉妒。当然,这些干部也有这样那样的个性特点,也有缺点毛病,在工作中可能还有某些失误——因其引人注目,缺点也便显示得分外清楚,这就更成了某些人抓住不放的把柄,甚至加以夸大,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否定全盘。这样一来,在评价和任用这些干部时,争议自然就在所难免甚至非常之激烈了。
既然如此,对一个干部有“争议”,往往倒是提醒我们注意并从中考察发现人才的信号。但能否真正从中发现人才、启用人才,这就要看领导者的胆识如何了。这里既有出以公心,撇开个人利害得失,真正为四化选拔人才的决心问题,也有用什么尺度衡量干部,用什么思想方法鉴别干部的问题。而我们有的领导同志,在“争议”面前,常常是似信非信,顾虑多端,怕麻烦,图省事,不作调查,不辨是非,把这些有争议的干部搁置一旁,而把视线转向那些没有争议或争议很小的干部中。看起来,这是一条阻力最小、最省事也最稳妥的办法,岂不知这样一来,却埋没和压抑了不少德才兼备、勇于进取、锐意革新的人才,而使那些无所作为,自然也无人注目的平庸之辈身居高位,甚至会使那些私心很重、明哲保身的投机者扶摇直上。这是很需要我们深思的。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人才,可能就在那些有争议的干部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