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贵州安顺蜡染厂将部分生产工序扩散到农村 发展传统产品 提高创汇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7
第2版()
专栏:

  贵州安顺蜡染厂将部分生产工序扩散到农村
  发展传统产品 提高创汇能力
据新华社贵阳1月6日电 (记者刘军)贵州省安顺蜡染厂将产品的部分生产工序扩散到农村,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力进行生产,取得了较好效果。
安顺蜡染厂的蜡染制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畅销国内外。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这个厂从当地实际出发,将扎染、绣染、绞染中的扎、绣、绞、拆等需要大量手工劳动的工序扩散到农村去,既提高了产量,为国家多创外汇,又增加了工厂和农民收入。
目前,蜡染厂已在周围四十多公里范围内设立了十七个加工点,共四千多人。农村加工部分的产值已占到工厂总产值的三分之二。据统计,如果不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达到目前的生产规模,工厂需要增加到二千多人,需要增盖厂房四万多平方米,仅建厂房一项就要国家投资五百多万元。
在离工厂十多公里的跳蹬场乡大山生产队的一个加工点,记者看到,几十个年轻姑娘正喜气洋洋地做扎绣活。加工点的负责人指着一位衣着整洁的文静姑娘说:“她叫俞天珍,父母双亡,留下她们姐妹三人,年年靠国家救济。自从1981年生产队办了这个加工点以来,她和姐姐两人月收入一百多元,吃穿不愁,还添置了手表等不少东西呢。”1981年以前,大山生产队穷得出了名。如今,全队有三百多人从事蜡染厂的加工活,人均收入增加了四五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