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银川红花乡党委组织党员开展“一人帮一户”活动 使四百多户摆脱了贫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8
第4版()
专栏:

  银川红花乡党委组织党员开展“一人帮一户”活动
  使四百多户摆脱了贫困
新华社银川1月7日电 (记者赵传明、郑宣)从1982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郊区红花乡党委组织全乡党员坚持开展“一人帮一户”活动,使四百多户摆脱了贫困,这些户每人平均收入达到了当地农民中上等的生活水平。
红花乡地处银川市近郊,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后,这个乡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每人平均收入达到千元以上,但仍有几百户农民的生活还贫困,每人平均收入仅一百元左右。
这个乡已经富裕起来的三百多名党员,主动找到乡党委提出发动党员帮助困难户摆脱贫困。乡党委根据广大党员的愿望和要求,决定号召全乡党员积极帮贫扶困,做到一人帮一户。全乡党员把这项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人都尽心尽力去完成,共联系了近五百户贫困户,有些党员一个人就联系三四户贫困户。他们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帮助。双庄村农民蔡富仁,一没文化,二无手艺,加之不善经营,全家每人平均收入不足百元,是全村有名的贫困户。党员马成山主动提出做他的联系户。马成山分析了蔡富仁一家生活困难的原因,觉得应在资金和经营方法上提供帮助,就筹借了一千多元钱,帮助蔡家买了一头骡子、一辆胶轮车,让蔡富仁搞短途运输。蔡富仁自己联系不上运货单位,马成山就请村党支部出面,同银川市一家公司取得联系,签订了由他长期经营这家公司的短途运输的合同。不到一年,蔡富仁就收入近四千元,盖了新房,有了存款。
红花乡的共产党员们在“一人帮一户”的活动中,不仅注意从物质方面给予扶持,而且注意从思想上给予帮助。民乐村有一个农民,过去游手好闲,不肯吃苦,家里很贫困,年年吃救济粮。村党支部书记夏伟去联系他,帮助他,他却拒绝帮助。夏伟并没有因此而打退堂鼓,多次登门同他谈心,开导他要靠勤劳致富。夏伟知道他有种菜技术,就筹借了资金和材料,带领全村党员在他的责任田里搭起了蔬菜大棚,鼓励他种植蔬菜。这下可感动了这个农民,他意识到自己再不好好干真对不起全村党员。在夏伟的耐心指导下,这位农民的菜越种越好,全家每人平均收入超过五百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四年来,红花乡的党员帮助了四百多个贫困户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这些农民对党更加信任,先后有近百人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二十多人被吸收入党后,也主动地去帮助其他贫困户,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