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斯里兰卡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10
第6版()
专栏:

  斯里兰卡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归通昌
素有“印度洋明珠”之称的斯里兰卡,于1978年起实行经济改革,主要内容是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建立自由贸易区(投资促进区)。从那时以来,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4%以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77年以前,斯里兰卡实行计划经济和国有化,不断扩大国营企业,把交通运输、港口、保险业和石油业等收归国有。国家制定消费品价格,对食品进行补贴和定量供应。这样做的结果使斯里兰卡经济发展趋于缓慢。
为改变经济上停滞不前的被动局面,斯里兰卡现政府确定引进外资、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出口加工业,同时着重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又大力兴修水利,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争取粮食自给。
为此,斯里兰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如修改宪法,在宪法中增加保护外资的条款,给外国投资者以优惠的待遇:外国投资者可享有十年免税期;生产所需的原料和机器设备可免税自由进口,其产品出口不受限制。为保护外资的权益,斯里兰卡政府还和许多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和免除双重课税协定。为加强对外国投资项目的统一管理,斯里兰卡政府先后建立大科伦坡经济委员会和外国投资咨询委员会。其中,大科伦坡经济委员会主管自由贸易区的投资项目;外国投资咨询委员会主管自由贸易区外的投资项目。
目前,在科伦坡市郊已建立卡图纳亚克、比耶加马和威利萨拉三个自由贸易区。卡图纳亚克自由贸易区于1978年6月开始兴建,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投产的工厂企业有七十七家,试生产和正在兴建的有二十一家。截至1984年6月止,该自由贸易区净收入约为五十五亿卢比,今后经济效益还将进一步提高。
1983年11月,斯里兰卡又在比耶加马建设第二个自由贸易区,计划投资五亿卢比,准备在五年内投用。现正在建造二十家工厂。这个贸易区主要容纳那些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此外,斯里兰卡政府还计划在威利萨拉建立第三个自由贸易区,作为发展轻工业的地区。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外国投资日见踊跃。据斯里兰卡投资顾问委员会调查,从1977年至1983年,斯里兰卡共批准四百四十九项外资投资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七点九亿美元。1983年已投产的外资项目总产值达一点二亿美元,出口额为六十五万美元。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外国资本投资的增长,新的工业企业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工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花色品种和劳动生产率等都有所增长和提高。这就改变了斯里兰卡对外贸易的面貌。斯里兰卡的进出口总额已从1977年的一百二十六亿卢比增加到1983年的六百六十九亿卢比。外贸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三大传统商品(茶叶、橡胶、椰子)出口所占的比重已从74%下降到47.4%,工业品出口的比重从14%上升到38.5%。在进口贸易中,消费品所占的比重从42%下降到20.5%,而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所占的比重从56%上升到79.2%。由于外贸出口的增加,到1984年8月为止,仅自由贸易区,外汇收入就达五十多亿卢比。
由于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的努力,斯里兰卡的经济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按人口平均计算,1977年到1984年斯里兰卡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超过4%,人均收入增加一倍。过去长期存在的经济停滞、商品匮乏的萧条局面已开始改变。
斯里兰卡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改革过程中也难免产生一些问题。如由于主要是靠外债来实施庞大的发展计划,因而发展规模愈大,外债负担也越重;由于历史传统的各种社会福利不能一下子完全取消,而投资计划所需资金又过巨,使财政支出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因国际上原料及其它制成品价格上涨,以及为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大量增加货币供应,同时又大幅度提高某些消费品的价格,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外贸逆差增加,国际赤字扩大等等。所有这些前进中的困难,都有待斯里兰卡政府进一步解决和克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