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教育体制要适应经济体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12
第5版()
专栏:如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教育体制要适应经济体制
中共安徽省六安县委员会
中央决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项重大改革非常适时。对此,我们感受很深。
几年前,当改革的浪潮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兴旺时,独独小学教育困难重重。校舍破了没钱修,民办教师报酬难落实。部分学校职责不明,人浮于事。为什么经济的繁荣没有带来教育的繁荣呢?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看到,关键在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了,农村的教育体制却没有相应改革。原来的集资办法是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沿用这种老办法集资当然有困难。生产实行了责任制,学校却不实行责任制,势必容易造成部分家在农村的教师工作精力不集中,忙了家务,影响了教学。认识到这些问题之后,我们从1983年3月起改革全县小学管理体制,实行“领导定责任期制,教师定编聘请制,群众集资基金制”,效果很好。
我县一百三十万人口,八十五个乡镇。县级财力薄弱,建立乡财政之后,乡级财力占全县总财力的一半以上。乡镇之间差距很大,人均收入低的只有一百多元,高的已达四百元。个别乡镇的校舍多数是危房,有的乡镇已经做到了最好的房屋是小学。少数乡镇还没有普及小学教育,有的乡镇已经具备了普及初中教育的条件。党政领导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差异也很大。如果仍然坚持全县集中统一,“一刀切”,齐步走,县里一下又不可能拿出很多钱来发展教育,势必要束缚乡镇的手脚,延缓教育发展的进程。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已经是势在必行。
我们召开了区、镇、乡党委书记参加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把初中和小学划归乡镇管理,明确了县、区、乡各级的责任。今年可以征收三百万元教育费附加。事实使我们深感基础教育分级管理是个正确决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