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棚户里飞出的琴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12
第5版()
专栏:

棚户里飞出的琴声
新华社记者 陈美凤 张淑英
初冬,记者在上海被人称为“都市里的村庄”的张家巷棚户区采访,听到一所所简陋的住房里不时传出弹奏《新疆舞曲》、《月光曲》、《小步舞曲》等乐曲的琴声。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弹奏者几乎全是张家巷路小学的学生。
张家巷路小学坐落在一个劳动人民集居的地区,绝大多数居民是从事建筑、运输、筑路、菜场工作的体力劳动者。过去,这个地区的孩子几乎没人触摸过钢琴。去年初,张家巷路小学分到一架新钢琴,悦耳的琴声常常吸引孩子们伫立在钢琴旁。新上任的女校长陈苏儿发现孩子们对弹琴有兴趣,决定以此为契机,对孩子们进行弹钢琴的启蒙教育,用音乐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弹琴弹琴,总得有琴!老师们便到附近的纸板厂联系了一批硬纸板边料,陈校长亲自印琴板图样,让老师在手工课上领着孩子们制作。一星期后,印有四组音的琴键板发到了学生的手中。不花一分钱,做到了人手一“琴”。虽然,这种没有声音的琴键纸板算不上真正的钢琴,但它能锻炼孩子们的十个手指,使学生认识键盘,学会弹琴的姿势、手型和触键的方法。从此,学校每节音乐课都有弹奏钢琴的教学内容。孩子们的小手指随着老师弹奏钢琴的节奏在“纸板钢琴”上跳动,音乐犹如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孩子们的心头淙淙流过。
在进行钢琴启蒙教育的同时,音乐老师还对孩子们讲著名音乐家聂耳、贝多芬、莫扎特等刻苦学习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任何伟大成就都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学校还在课余时间开放琴室,让学生们轮流用钢琴、风琴实践。一年多来,全校两百多名学生从不会到会,从单手到双手,从双手弹琴到和弦伴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现在,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认识了键盘,学会了弹琴。其中的佼佼者还能弹奏贝多芬的《月光曲》、《小步舞曲》和莫扎特的《赤诚花》、《香槟咏叹调》等名曲。学校每半年举行一次的钢琴大奖赛中,总要涌出一些新的“小钢琴家”,使老师和家长们感到无比欣慰。
琴声,取代了往日对孩子的喝斥声和打骂声。
琴声,丰富了两代人的精神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