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败北并非偶然——简析我国乒乓球男选手的失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14
第3版()
专栏:体育

败北并非偶然
——简析我国乒乓球男选手的失利
包括世界冠、亚军江加良、陈龙灿在内的我国男选手,在刚刚结束的亚欧乒乓球对抗赛中成绩不理想,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去年第三十八届世界锦标赛他们打得那样好,为什么这次却如此之差。
中国男队教练许绍发去年世乒赛时说过,中国队以5∶0胜瑞典队并不能说明中国选手技术上高出一截,双方的实力应当说在一个水平线上,中国男队与瑞典队以及欧洲其它优秀选手的对抗将要相持很久。去年,中国队取胜的主要原因在于准备充分。赛前中国选手进行了大强度的系统训练,对各种困难做了足够的估计,还派出奇兵,打乱了对手的部署。而这次亚洲男队的失利恰恰也在于准备不充分,正如领队李富荣所说,中国男选手训练不够,没有创新。以江加良为例,自去年世乒赛后他一直没有正常地训练和休整,而是连续南征北战,打了大小十多次比赛,从汉城大奖赛到美国公开赛,从“天府环保杯”赛到世界杯赛,从亚洲杯赛到全国锦标赛,再加上种种社会活动,搞得精疲力尽,成绩也一次不如一次。
缺少系统的训练使得我国男选手在对付欧洲弧圈打法的技术上,很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欧洲男选手去年世乒赛输球后,始终憋着一股劲,并且在对付我们的特长——前三板球方面,已逐渐摸到门路。加上这次对抗赛是混合编队,欧洲各国尖子集中到一起,没有弱手,克服了以往一个国家队实力不平均的毛病,因此更难对付。另外,亚洲队这次有些不利的客观因素,比如我国选手1月5日赶到香港集中,6日飞赴罗马,7日就仓促上阵,紧接着又转战荷兰、法国,旅途疲劳和来不及适应时差,肯定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训练少也好,没有创新也好,所有这些反映了一个问题:去年世乒赛以后恐怕我国乒乓健儿从思想上产生了松一口气的想法,认为距下届大赛还早,临赛前再抓紧也不晚。李富荣指出我国男选手缺乏紧迫感,这是很对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世界乒坛发展迅速的今天,进步慢了也会被别人超过。希望我国乒乓球界对此次失利能够予以重视,汲取经验,振奋精神,力争在明年世界锦标赛上取得好成绩。
本报记者 刘小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