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提高农村商品生产的组织程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20
第2版()
专栏:

提高农村商品生产的组织程度
陈锡文(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七五”期间农村发展有这么三个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一、粮食生产的后劲问题。看来,增产粮食期望靠国家多投资,至少在近期是不现实的,最实在的还是“以工补农”。只有多种经营发展了,农村经济上去了,粮食才可能稳定增长。也就是说,要保证粮食生产的目标,必须依靠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二、现在农村经济的大体格局,还是占全国劳力总数大约七成的农村劳力,创造的产值只占全国总产值的三成多。这说明农村经济效率仍是很低的。因此,必须保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持续增长。
三、提高农村商品生产的组织程度,使农村商品生产有个好的环境。商品生产的健康发展,必然有相应的组织制度,这应是“七五”工作的一个重点。
关于使农村商品生产有个好的环境,可分为下述几个层次来考虑:首先是农政管理,如水利、交通、桥梁等,农民管不了,合作经济组织也难管好,这就应由政府管起来。其次是如何组织好宏观经济秩序,如完善税收制度等等。还有流通领域的组织问题。一个大城市的副食供应光靠几万小贩是不行的,效率是不高的。不能都搞自产自销。产销见面,主要指的是产区和销区直接见面。最后,合作问题。必须承认,合作经济组织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我们要找到向合作制过渡的形式,逐步发展不同内容,不同环节,不同规模,不同程度的多式多样的协作和联合。搞合作或联合,是为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