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平升”购销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23
第2版()
专栏:

“平升”购销站
本报记者 卢小飞
甘肃酒泉市有个农民办的农副产品购销站。它以经销蔬菜为主,成立不到一年,已向哈尔滨、沈阳、广州等远方城市发运洋葱、蒜苗、西瓜等商品三百多万斤。今年已订下的购销合同,瓜菜吞吐量超过一千二百六十万斤。
这个购销站的名字叫“平升”。
时下,商业部门对蔬菜经营颇伤脑筋,而这个只有二十多人的小站,却在这方面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它有什么诀窍呢?
“平升”是个跨乡的股份合作企业,挑头的周品曾经是酒泉一带有些名气的蔬菜运销户,干过国营蔬菜公司的合同工、生产队长和乡经委副主任。购销站骨干夏明周、胡国荣、宋浩德都是近年脱颖而出的农村能人,或任过生产队长,或当过生产队会计。他们不满足小打小闹地鼓捣,集资、集智和追求规模效益的欲望,使有志者们走到一起。
股金是企业最初资金的主要来源。二十四名成员都是股东,企业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是心劲一致的重要原因。在分配上实行职务工资,年终按股分红。但在目前经营利润十分可观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急于分红,而是把可观的利润用于扩大经营条件,用于更大范围的商品流转,把经营搞活。
记者去的时候,站上静悄悄的,只有三、两个值班人员和几个出售大蒜的农民,并没有那种热热闹闹的收购场面。原来,它有三个收购点,都在乡间,农民随时可去,不必在规定的时间排队去挤。它新建了一处可储瓜菜三百万斤的仓库,这使它有条件把零散的农副产品集中起来,瞅准机会销往城镇。这种灵活的经营方式,还表现于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当对方需求急切的时候,不是乘机抬价牟取暴利,而是靠调丰补歉和适度规模经营获得利润。以畅销的洋葱为例:当地进价每斤六分,哈尔滨批发价每斤一角四分,运费每斤四分左右,去掉损耗,每斤只赚三分。品质好,价格适中,为“平升”赢得了市场。
消费市场的相对稳定,使“平升”与生产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同时与种子公司联系,为农民提供优良籽种。记者在总寨收购站见到一位刚签完洋葱合同的农民,他眯着笑眼说:“这下可以放心地种啦!”这项业务刚刚开始,尚不完善,但它无疑给农民送去了方便。
在河西走廊,类似的农民购销企业还有武威的“雷鸣”、张掖的“青松”等,内部有活力,经营有策略,他们主动去适应产需两方面的要求,为搞活农村经济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