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略论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24
第5版()
专栏:

略论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闵一民 王忆华
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为主要职能的融资租赁业,从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兴起,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进行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租赁机构纷纷建立,市场迅速扩大,成交金额成倍增长。但是,不少人对它还比较陌生,还有必要对它的作用与前途进行宣传,并采取有力措施扶植它进一步发展。
当代国外租赁业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首先有必要指出,当代兴起的融资租赁与作为传统生活用语的租赁,其实际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它主要是指企业之间较长期的设备租赁业务。租赁公司提供以“融物”代替“融资”的服务,使企业在获得设备使用权的同时,实际上也取得了经营业务所必需的资金。这种实质上具有融资机能的设备租赁,因而被人们称为“融资租赁”。
这种通过租赁进行的融资活动,既灵活又方便,能够适应企业界各种实际需要,提供一般中长期信贷方式所不能提供的独特的融资便利,因此成为当代许多国家发展最快的一种融资方式;同时,许多设备制造厂商也已相应地把开展租赁作为扩大产品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前,租赁不仅在各国国内得到迅速发展,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广泛运用于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促进投资、推动出口等方面。
当代这种融资租赁的兴起是金融业高度发达的产物,而科技迅速进步和政府的鼓励扶植则是它蓬勃发展的直接动力。
当代租赁最先出现于美国。二次大战后,美国企业界迫切需要巨额投资,以实现军需品生产向民用品生产的转变。由于科技飞速进步与设备陈旧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促使投资需求不断增大。当时企业界获得中长期贷款的来源有限,从而传统的融资方式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新型的信贷方式——租赁融资便应运而生。这是银行资本和工商业资本在信贷联系方面进一步渗透和结合的产物。五十年代初,第一批租赁公司在美国成立。此后,租赁业务随着经济的曲折发展而不断发展。到六十年代,融资租赁从美国推广到欧洲、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保持有力的竞争地位,不得不加快更新设备。通过租赁,企业不必追加大批投资购买设备,便可获得新的技术装备。这就刺激了企业对租赁的需求,使租赁成为企业有效使用资金的重要投资手段。
由于租赁对经济发展起着日益增长的促进作用,一些国家的政府对租赁业也相继采取了若干扶植措施。如1982年美国政府为租赁业提供了六十亿美元的赋税优惠,日本政府制定了“制度租赁”和“租赁信用保险”办法等。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融资租赁业已成为银行新的竞争者。在美国,1982年设备租赁额为五百七十六亿美元,占设备总投资额的16.6%,而同期银行贷款仅占11.1%。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融资租赁在七十年代末也开始逐渐扩展到第三世界,并在国际商业活动中崭露头角。租赁,由于兼有商品信贷和资金信贷双重性质,因此,它不仅是发达国家对外投放
“过剩”资本、推销“过剩”设备、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由于租赁自身具备这些优点,因此,在前几年世界性经济衰退时,它仍能一枝独秀,增速不减。
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和前景
我国的融资租赁业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产物,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直接推动了它的迅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状态。为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1979年7月我国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同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投资公司)作为利用外资的主要窗口之一于北京成立。不久,荣毅仁董事长兼总经理从国外访问回来后,提出创办租赁国际业务以开辟利用外资的新渠道。1980年初,投资公司即开始了这种业务活动。同期,民航也从美国租进了第一架飞机。1980年10月,投资公司邀请日本租赁公司、美化银行来华联合举办了首届租赁研讨会。1980年6月,投资公司与日本东方租赁公司、北京市机电设备公司合资组成的中国东方租赁公司筹备处在北京正式成立。1981年7月,投资公司又与国家物资局组建了中国租赁公司。这两家租赁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当代租赁业在我国的建立。在此以前,租赁从未作为一种行业独立存在。在此以后,尤其在1984和1985两年内,租赁业务日趋活跃,已迅速普及全国。到目前为止,专营及兼营租赁业务的全国性和地区性机构已达二十五家,并形成了一个分布全国的业务网络,一个新的租赁市场已基本形成,成交金额迅速增长。以投资公司租赁系统为例,1981至1985年,引进租赁项目成交额累计为八亿多美元,其中1985年一年即达四亿多美元。同时,经营范围也日益广泛。租赁对象已不仅包括各类工农业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医疗器械等,还附带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此外,租赁形式日趋多样,支付方式也更灵活。现在除了融资租赁的一般形式外,还发展了与补偿贸易相结合的综合业务(即与外贸合作将用租赁设备生产的产品返销到国外);同时还开展了能为国家创汇的出口租赁业务。
融资租赁在我国出现并蓬勃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
众所周知,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外资,是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方法。由于设备租赁这一新型的“融资技术”能够同时发挥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的双重作用,因而在我国刚实行经济开放时,就必然要被引进成为一种新的融资手段。
为了以较少投入创造更多财富,我们必须依靠现有企业,加快对它们的技术改造。由于我国过去经济体制的某些弊端,长期不重视固定资产的更新,企业设备普遍陈旧,改造任务十分艰巨,资金需求缺口很大,银行贷款又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利用租赁的投资方式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又有力地促进着融资租赁的发展。
我们认为,在“七五”计划期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四化建设的进行,我国的融资租赁还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融资租赁可以作为缓解国内资金不足的有效手段;开展租赁还有利于配合改革,调整投资结构(受理的租赁项目都是列入国家和地方计划的),促进技术进步(融资租赁80%以上都是技改项目),导向投资结构合理化(可提高更新改造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保证把资金真正用于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而不挪作他用(融资租赁是以融通设备形式来体现的)。同时,开展租赁还可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出口能力,推动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加强对租赁业的扶植与管理
为了使我国融资租赁业能够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国家除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对租赁行业进行调节和资金导向外,还必须完善立法,制定政策,对这一行业进行必要的扶植和加强管理。
一、在总结近年租赁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制定适应我国具体情况的《融资租赁管理条例》。条例应明确规定融资租赁的性质、任务、范围,租赁企业设置的条件,申请审批的程序以及出租、承租、供货三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等,以便使租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根据条例规定,对现有租赁企业进行一次整顿,切实加强对租赁企业的管理。
二、为推动我国出口租赁的发展,要参照国际上的惯例和经验,提供出口信贷便利和采取其他扶植出口租赁的措施。
三、积极推广国产设备的国内融资租赁业务。为此,要有计划地增加租赁公司筹措资金的方式和渠道,充实国内融资租赁的资金来源,发展租赁企业和各专业银行的横向联系,如以租赁资产进行票据贴现或以租赁债权取得抵押贷款等。
四、在外汇管理方面,租赁引进项目的租金偿还来源,可以包括国拨外汇和地方、企业留成外汇。还可考虑切一块国拨技改外汇交给租赁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用于国家战略工业方面的租赁项目。同时,为解决租赁项目的外汇平衡和鼓励出口创汇,应允许企业用租赁设备生产的产品出口所得外汇先还租金,后上缴税利。对没有创汇能力,但产品确是国内市场急需的和社会经济效益好的租赁项目,国家也要给予必要的扶植与照顾。
五、通过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作用(包括关税和增值税等税种),引导租赁业筛选租赁项目,使具体业务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租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六、为加强对全国几十家租赁公司的领导和管理,使各家业务协调发展,可考虑成立租赁协会。
七、在有关大专院校开设租赁专业,加强租赁业人才的培训,提高租赁业人员的素质。
租赁是一项新事业。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随着我国法制和各项政策的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租赁业必将更加兴旺发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