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发展“创优”活动 改进“评优”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24
第5版()
专栏:

发展“创优”活动 改进“评优”工作
宋力刚
自从1979年开始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给优质产品颁发金、银奖牌以来,一个全国性的“创优”、“评优”活动正在日益广泛深入地开展。
这个“创优”、“评优”的活动,不仅象体育运动比赛那样,激励着广大职工群众为企业、为地区、为国家“创优质、夺金牌”,争取最大荣誉,而且激励着他们通过常年的艰苦、扎实、细致的劳动,为全社会创造更多、更好、更大的物质财富。
过去,在质量问题上,人们多从消极方面去“防止下降”、去“把关”。现在的“创优”、“评优”活动,则是从积极方面去开路、去引导,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努力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尽快从根本上改变质量落后的状况。前者固然必要,有待加强;但后者更加重要,更要发展、改进、提高。
正因为如此,这个活动一经开始,很快就引起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关注,从而蓬勃开展起来。至今,这个“创优”、“评优”活动,已从工业生产系统,扩展到交通邮电系统、工程建设系统和商业服务系统;从主要城市扩展到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从创优质产品(包括优质食品、优质工艺美术品)扩展到优质工程、优质运输、优质服务;从创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优秀工作者扩展到创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虽然,这个“创优”、“评优”活动,总的说来,也象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待完善,但几年来的实践已显示出,它是动员和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好形式、好办法。
事实表明,这种“创优”活动,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具有现实与长远意义的一种活动。我们应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地领导和发展这个活动。
当前,如何发展这个活动呢?看来,需要着重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一、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要使人们都理解,所谓“创优”,就是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创优”活动是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提高质量的积极性,狠抓产品质量的一种实际行动,是把提高质量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改革不适应“创优”的规章制度。要把国优、部优和优质品率的多少及其增长的快慢,做为衡量各地区、各企业生产建设成绩的一个综合指标;把“创优”与经济责任制、与职工工资奖励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制定“创优”规划。要象产值、利润那样,把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创优规划作为“硬”指标,纳入近期、中期和远期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
四、有计划有重点地创。搞好市场预测,根据社会需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优势,瞄准国内外赶超目标,落实技术措施,组织干部群众有远大目标地、有步骤地创优,组织有关企业联合创优。
五、与技术进步、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要使先进技术的引进应用、技术设备的改造,主要围绕开创和发展优质产品去进行。
六、改进“评优”工作。把“评优”看做是对亿万职工、干部常年辛勤劳动成果的一种评价,看做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一定政治意义的工作,严肃对待。要坚持按照授奖条件办事,不“照顾”,不“迁就”,不搞地区、部门之间奖牌数量的平衡。坚决清除评奖中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突出“用户评价”、“数据说话”。主要依靠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用户表示的真实意见和国家委任的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进行科学而公正的评选。需要抽样检测的样品,尽可能从进入商店或用户手里的商品中抽取。尽量简化申报和评审程序,减少层次,节约人力,节省开支。国家、部门、地区要建立起常设的评审机构,并培养和委任一批思想作风正、业务水平高的评审专家,专门从事评审工作,做到有计划的“创”,及时的“评”,使我国的评优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在走出一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路子上、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