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冯玉祥选集》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24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冯玉祥选集》介绍
陈汉孝
冯玉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忠实革命信徒,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
冯玉祥的一生是在我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迫、国难深重的岁月中度过的,他为复兴中华民族始终奋斗不懈,作出了重要贡献。
冯玉祥出身农民家庭,家境清贫,十一岁挂名兵籍,十五岁正式入伍。时值晚清末年,内政腐败,外患接踵而来。冯玉祥忧国忧民,与王金铭等组织武学研究会,以读书为名,宣传革新。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在革命潮流的影响下,冯玉祥由一个晚清下级军官,走上了革命道路。革命党在武昌起义后,冯玉祥与王金铭等于滦州举义响应。此后,又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张勋复辟,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奋斗不懈。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贿选政府,逼逊帝溥仪出宫,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誓师五原,参加北伐。“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坚决主张抗日,反对不抵抗政策,反对依赖国联。1932年淞沪抗战,他主张以三十万兵力增援上海与日本作殊死战,在北方集中军队出兵收复东北。1933年,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奋起抗日,一举收复多伦等四县。为共赴国难促蒋抗日,1936年到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在1936年的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中,冯玉祥力主和平解决,反对内战。在八年抗战中他坚持团结御侮,反对妥协投降,主张恢复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救国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冯玉祥被迫出国。他在国外继续从事支援祖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并和李济深等组织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谋国民党的革新。1948年为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号召,冯玉祥决然回国,不幸在归途中遇难殉国。冯玉祥一生中虽也经历过曲折,但他不愧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民主斗士。为了纪念他,学习他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由刘贯一、赖亚力、王倬如等同志主持编辑了《冯玉祥选集》。
冯玉祥一生著述甚多,《选集》从中精选了近一百万字,辑为三卷,上、中卷为论著、讲演、谈话、提案等,下卷为电报和书信,陆续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凡过去已单出过书的,如《我的生活》、《我的读书生活》、《我所认识的蒋介石》、《读春秋左传札记》、《十六混成旅练兵纪实》、《胶东游记》、诗歌,以及将另行单独出版的日记等,因限于篇幅均未辑入。
上卷已经出版。收入上卷的为1911—1937年的论著共一百零四篇,约三十五万字。包括滦州起义、北京政变、五原誓师、北伐、两广事变、西安事变、抗日救亡、治军、施政等主要方面,其他有《跋总理手书建国大纲》、《吊李大钊等二十位同志》、《又赠于院长右任》等。抗日救亡的论著有:《马电诠释》、《谈谈中苏复交》、《〈察哈尔抗日实录〉序》、《奋发起来和敌人拚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等四十多篇。所收各文除个别篇因篇幅过长或内容与他文重复作了删节外,一律保持原貌,内容未做改动。《选集》较全面地反映了冯玉祥先生的革命历程和他一生的思想、政治主张,它的出版,为我们研究冯玉祥和研究近现代史提供了大量资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邓小平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胡耀邦、许德珩和黄文欢同志题了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