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从防御到进攻——漳州抗洪防涝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26
第2版()
专栏:

从防御到进攻
——漳州抗洪防涝札记
本报记者 郝洁
“漳州要是三年不涝,老母猪也能戴上金耳环”,一到漳州,市长韩玉霖就用这句“俗话”向我们叙说漳州的喜和忧。
位于闽南“金三角”地带的漳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这里是著名的花果之乡,龙眼、荔枝、菠萝、桔子、芒果、杨梅、桃、李,还有著名的天宝香蕉、琯溪蜜柚等等,品种不下三十多种。漳州芦柑是闽南六大名果之一,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每年为国家创汇几十万美元。漳州的水仙、兰花更以香艳驰名天下。
但是,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却年年受洪涝的威胁。九龙江西溪流经漳州。每年6月到9月,强台风不断袭来,雨随风至一下就成暴雨,冲埝决堤,摧房毁地。每年这段时间,全市干部和群众都得轮流上堤,日夜抢险。幸亏漳州是块宝地,灾后能再种一茬,大地很快复苏,重现金山银地的祥气,于是人们对防涝一事又淡忘了。全市每年的洪涝损失达两亿多元。
造成洪涝的原因很多:上游缺乏控制水库,财力有困难;过去受“左”的影响,乱砍滥伐,顺坡开荒种粮,山林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另一个原因是河障。水利部门的同志带着我们爬上四米高的西溪防洪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真是令人吃惊:三四百米宽的河床裁满了一丛丛一片片的“高秆作物”——树木、竹子、甘蔗,还有各种违章建筑,占去了西溪河床的多半。木、竹根深,洪水冲不倒,但是泄洪速度也为之减慢。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西溪中那个小岛似的地方——中山巷,面积有二十亩左右,上面住着一百零九户人家。每当洪水涌来,这座小岛就迫使洪水涌高。这么多的河障怎能不严重威胁着防洪堤,威胁着漳州市呢?但是,过去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又缺乏有约束力的“法”,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些河障竟年年有增无减。
1985年9月,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把防洪作为一项重要提案提出,清障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漳州市政府已作出决定:西溪两岸的“高秆作物”要限期砍掉;违章建筑都要拆除;中山巷这座“小岛”也要彻底铲平。我们去时,看到那里的居民正在搬迁。另外,积极创造条件,使控制水库早日上马;封山育林、严禁顺坡开荒,保持水土不再流失。他们还准备控沙降淤,变害为利。
漳州,在与洪涝斗争中,正在从防御转为进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