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从失败中奋起——记中国男篮总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26
第3版()
专栏:

从失败中奋起
——记中国男篮总结会
本报记者 刘小明
望着手中色泽暗淡的铜牌,中国男篮队员不情愿而又不得不接受眼前的事实:从亚洲冠军宝座跌到第三名的位置。用小伙子们的话说:“这是近几年打得最臭的一次。”他们感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辜负了祖国人民的期望,心里非常难受。自去年夏天以来,中国队就一直在为参加第十三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做准备,为什么最后出现这样令人失望的结果呢?
从吉隆坡回到北京,中国男篮的教练和队员们静坐下来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总结经验教训。
几位主力的反思
队长刘建立说:“这次比赛我们没有打好,首先一条是拚劲不足,打不出气势来。对于南朝鲜队有轻敌麻痹思想,上场前考虑简单,准备不充分。开局几个球打得勉强,当对方一改联防,缩小篮下防圈后,我们没有及时应变,让对方牵着鼻子打,产生了急躁情绪。由于输掉这一场球,直接影响了对菲律宾队那场球的信心。”
年轻的中锋王立彬两年前被国外篮球界人士称为“亚洲最有希望的篮球选手”,可是这次他的表现却很不理想。比赛后,他收到很多观众的批评信件,数量仅次于教练。他在总结会上说:“前一段我在美国训练得不错,就认为亚洲对手水平总要比美国低,好打,根本没想到会输给南朝鲜队。赛前听说南朝鲜队增加了高度(新补充二米零五的韩基范),但我认为他们的新手是我们青年队的手下败将,重视不足,藐视有余。”
来自四川的李亚光被认为是继郭永林之后中国队的又一名神投手,然而这次对南朝鲜队他却大失水准,投了十五个球只进四个,命中率30%都不到。他在总结投得不准的原因时说,一是遇到困难过于紧张,控制不住自己的心理,失去自信,杂念增加,造成动作变形;二是与队友配合不好,没有互相掩护创造机会,投得勉强。
从思想上找原因
接着,中国队的队员们又进一步寻找技术发挥失常的思想根源。王立彬说:“我到国家男篮的时间不短了,记得自己在国家青年队以及刚进入国家队时,训练比现在要认真得多,一心要打上国家队主力阵容。可是,当了主力以后,就有些松懈。特别是我在几次国际比赛中发挥不错,听到赞扬声后就更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认为最高水平也不过如此,训练中不那么尽全力了。”
核心后卫孙凤武也检查了自满情绪,他说,从1983年拿到亚洲冠军后,自我感觉同以前大不一样,似乎觉得身价高了,有时连教练的话也不怎么听得进去。刘建立也谈到,1982年亚运会中国队输给南朝鲜队后,全队憋了一股劲夺回优势。训练课之后大家还常常加班加点苦练,非常自觉,终于在1983年以较大优势荣获亚洲冠军。可是从这以后,不少队员在训练中要求继续提高的愿望就不那么迫切了,训练课结束背起包就走。
钱教练承担责任
中国队教练钱澄海听完队员们的总结后说:“对中国男篮的失利,我本人要负主要责任。这次没有打好有技术战术方面的问题,但主要的是思想上出了问题。同时,通过比赛这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平时训练中的许多问题,一,对主力队员要求不严,未能使他们思想和技术同步提高;二,实行篮球新规则后对中远距离投篮训练和培养三分球投手下功夫不够;三,进攻中办法不多,有些进攻套路和各个位置上的技术平时虽然练过,但练得不过硬。这些都说明中国男篮的训练在高标准严要求,苦练基本功方面差得很远,我们一定要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向中国女排学习。” (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