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海洋遥感开发研究通过国家鉴定 环境与资源调查有了“火眼金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30
第3版()
专栏:

海洋遥感开发研究通过国家鉴定
环境与资源调查有了“火眼金睛”
本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被喻为“火眼金睛”的遥感技术,已在我国海洋环境与资源调查中开始应用。这项开发研究,作为“六五”计划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于去年年底结束,今年1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通过鉴定。
国务委员方毅和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月28日到国家海洋局观看了这项研究的成果展览。
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中的开发研究,在我国还是个新课题。1983年6月,国家科委委托国家海洋局负责,由全国六个部委、三个省市的十六个单位协作承担这项研究。两年多来,科技工作者研究了三个大项目、九个分课题。这三个大项目是: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和开发利用;河口及近岸地区悬浮泥沙运动对沿岸工程的影响;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他们一共撰写了五十六篇研究报告,绘制了二百四十多幅专业图件,取得了多种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应用技术成果。有的成果已转让给有关部门。
他们在杭州湾及深圳市西海岸进行航空遥感飞行,取得了大量基础资料和数据,为这两个地区制订总体规划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鸭绿江口悬浮泥沙遥感资料的分析,为辽宁省建设丹东新港提供了决策依据。据了解,运用遥感资料建设海港,在我国是第一次。
海洋遥感也为监视和监测海洋污染提供了科学技术基础、监测方法和经验。1984年对一千多条船和十七座石油平台进行航空遥感监测,发现有二十艘船与两座石油平台违章排污,海洋环境监督部门对此作了处理。
利用气象卫星图像和航空遥感技术,对海洋渔场进行分析和测报,及时地大面积显示出渔场所在海区的水温及水系状况,为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可靠资料。
我国第一次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对海冰要素进行测量,有利于海洋开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