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北京市居民从卫生改革中受惠 医院摘停诊牌,名医挂门诊牌,增加医生出诊,开设家庭病床,“看病难”有所缓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31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居民从卫生改革中受惠
医院摘停诊牌,名医挂门诊牌,增加医生出诊,开设家庭病床,“看病难”有所缓解
本报讯 记者白筠报道:卫生工作的改革给北京市的居民带来哪些好处呢?群众反映:这两年到北京市属医院看病可比过去方便了。市级医院摘下了星期三、六下午停诊的牌子,基层医院的大门昼夜敞开,实行二十四小时门诊。一些长期挂号难的专科,如眼科、口腔科等,也比过去缓和了。
过去病人求医难,求名医更难。去年以来,全市几家大医院相继组织近二百名副主任以上的高级医师挂牌门诊,病人只要挂个号,就能请到名医诊治。
为了适应群众新的需求,市级医院开展新的技术服务项目一百一十五项,基层医院因地制宜地从“小而全”向“小而专”发展。全市有四十所医院开设了烧伤、创伤骨科,以及体弱儿、斜眼、秃发、痔瘘等专科门诊和婚姻、优生优育等咨询门诊。东城区三家街道医院分别办成口腔、康复等专科医院之后,门诊量上升11%。
据八十八所医院去年的统计,全年出诊三十二万人次,累计开设家庭病床二万六千六百多张。只要病人需要,街道医院和红十字站的医生基本上能随叫随到。
郊县的农民也从改革中得到了实惠。去年密云、延庆、怀柔等县在山区、半山区增设二十五个医疗点,使当地群众可以就近医疗,避免耽误病情。城市医院也在改革中加强对农村的技术协作和技术支援。全市去年有一百多名高级医师和护理骨干定期下基层帮助工作。市妇产医院派十一名技术骨干下乡,与通县妇幼保健院联合创办分院;天坛医院帮助南口医院开设了脑外科;人民医院支援沙河医院开设了血液病门诊。
改革推动了北京市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有的地方把任务相同的各个机构联合起来,集中使用力量,有的实行任务承包,责任到人,提高了预防工作的质量。几种主要传染病发病率连续三年下降,1985年痢疾再下降23.6%,肝炎再下降16%,百口咳再下降44.04%,流脑再下降48.78%,乙脑再下降59.26%。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