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竞赛在悄悄进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03
第3版()
专栏:

竞赛在悄悄进行
  新华社记者 华年轮 秦杰
随着电视录象的普及,对于戏剧前景忧心忡忡的悲观论调经常向人们袭来。有人惊呼:剧场上座率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有人则断言:戏剧正在走向衰亡。……然而,从一些城市演出公司的这一窗口,我们却窥见了近年来文化市场上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正当不少城市大剧团没戏可演,或纷纷转向县城、乡镇舞台时,却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地、县小剧团登上了大城市的舞台,给戏剧事业带来了生气和活力。
上海宝山县沪剧团的一出现代戏《家庭公案》,在江苏、浙江、上海一连演出五百四十多场,创造了上海戏剧舞台的最高纪录。接着他们创作改编的《东方女性》又连演连满,赢得大量观众。区一级的东方评弹团一年创作了五部长篇新书,《筱丹桂之死》连满二百余场,演出合同已签到1987年。深受上海戏迷欢迎的《金殿拒婚》、《李商隐》、《康王告状》、《桐江雨》等等都是浙江的县级剧团演出的,其中有的剧目还被上海越剧院搬去继续上演。去年上海市级大剧团在市内的演出场次出现锐减之势,而外地到上海演出的文艺团体共有九十七个,其中六十七个是地、县级的剧团。
北京市演出公司也提供了类似的情况:去年进京演出的有包括京剧、话剧、越剧、豫剧、婺剧以及高甲、梨园、莆仙、滑稽、五音戏等不同剧种的地、县剧团三十多个,占外地来京演出单位的四分之三。出戏最多的福建省进入首都舞台的六台新戏中,没有一台是省一级剧团的。
显然,大剧团正面临着小剧团无声的挑战。
1983年以来,以经营管理上实行各种形式责任制为突破口的文艺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首先在地、县小剧团展开。这些剧团破除了依赖国家的思想和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没有“大锅饭”可吃,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一大批小剧团活跃在城乡舞台上,使创作力量强、演员水平高、物质基础较雄厚的中央、省市大剧团相形见绌了。福建省从1979年起,在大部分地、县剧团实行了定创作任务、定演出场次、定演出收入、定补贴金额和完成任务奖励的“四定一奖”责任制后,各剧团提高了竞争意识,铁下心来抓剧本创作和人才培养。安溪县高甲剧团是个山区小剧团。他们挑选懂得艺术生产规律的中年演员担任剧团领导,加强了剧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在内部管理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全团创作演出活动都出现了新气象。反映权贵富豪欺贫悔亲的《凤冠梦》,题材在古装戏中并不新鲜,然而剧团广泛征求意见,择善而从,八易其稿,终使这一讽刺喜剧不落俗套,别开生面。这个戏在北京演出后,被全国一百多个剧团移植、改编上演。据了解,带着好戏上北京的浙江省武义县婺剧团、乐清县越剧团、山东淄博市五音剧团、福建的梨园剧团以及上海宝山县沪剧团等,都是坚持改革出优势的典型。这些小剧团的共同特点是,演员年轻,阵容整齐,上演的剧目新颖、健康,为观众所喜闻乐见。
上海、浙江、福建等地一些民间职业剧团(包括半工半艺、半农半艺剧团)的兴起也为人们始料所未及。福建省的民间职业剧团多达两千一百多个。有些地区一方面吃国家补贴的县剧团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为数可观的民间职业剧团却十分兴旺。他们添置的服装道具很有气派,上演的剧目十分丰富,有的甚至办起了戏校。面临这样的“挑战”,有些县剧团连称“可怕”。平心而论,民间职业剧团在艺术上超过专业剧团的,目前还不多见,但在经营管理上确有其独到之处。比如,这些剧团成员精干,绝无闲人;人员进出渠道畅通;在分配上真正实行按劳分配。此外,勤俭节约和吃苦精神也实属可嘉。据福建惠安县统计,县里的专业剧团年收入八万元,开支达十一万元,而同样一个民间职业剧团,年收入七万元却仍有盈余上交集体。
城市大剧团和地县小剧团之间,专业剧团和民办剧团之间的竞争正在悄悄地进行。这是一件大好事。事实上,省市以上大剧团尽管“大有大的难处”,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也正在进行着改革的艰苦探索,取得了不少经验。今天,艺术领域的生产也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局面,谁站在改革的前头,谁就能赢得主动。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