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适用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03
第5版()
专栏:

  适用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康荣平
赵紫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也需要适用技术。什么是适用技术?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
适用技术,从广义上说,是指一种新的技术发展观;从狭义上说,是指适合当时当地技术—经济—社会的结构条件的,包括从低级到高级的整个技术领域中最有利于解决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各种应用技术,或简称为,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最小社会成本的技术。
适用技术的概念是五十年代法国哲学家J.埃吕尔首先提出来的,他在《技术社会》等著作中指出,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权力和财富过于集中化,它的发展目的已不再是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追求最大利润。他认为应该增加对个人自由和人权的关心。J.埃吕尔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六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E.F.舒马赫提出了“中间技术”概念,他的这一思想集中表达于1973年出版的《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他所说的“中间技术”,是指介于低级技术与高级技术之间的技术,例如,介于镰刀与拖拉机之间的一类技术。舒马赫认为,发展“中间技术”是解决发达国家出现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和发展中国家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的良方。
“中间技术”提出后受到广泛的重视,既有赞同也有反对。在这种批判和探讨的过程中,适用技术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其中,比较受到重视的是印度学者A.K.雷迪在1975年所确定的适用技术概念。他把适用技术归结为三个目标:①适用技术的环境目标——节约能源,尽量减少或循环使用各种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以促进各地区生态环境的协调;②适用技术的社会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最基本需求,提供富有创造性和引人入胜的工作,能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和睦并把权力交给人民;③适用技术的经济目标——消除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采用地方资源并生产地方消费品,把经济引向分散经营。在这以后,人们还提出了适用技术应依靠人民群众、因地制宜,更着眼于未来等要求,甚至认为它是一种文化的革命,是一种造福人类的新哲学体系,等等。
七十年代以来,适用技术在世界上,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里,得到广泛的重视。至今为止已多次召开了以适用技术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许多国家陆续出版了一批有关适用技术的专著,《适用技术》杂志也于1977年创刊。英国、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加纳、斯里兰卡、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还建立了各种形式的适用技术组织或机构,欧美和日本已建立了上百个有关适用技术的研究中心。总之,适用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仍是方兴未艾。
适用技术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适用技术的出现,最主要的是对“西方技术万能”观点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的一种批判,并努力在这种批判中探索和发展一种新的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曾认为,为了迅速实现现代化,只要把先进的西方工业技术照搬过来就可以了,因而采取了一条“发展=西方式的工业化=现代化”的技术发展路线。经过许多年的实践,他们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多属“资金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的技术,采用这类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并非很适合,相反,还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发达国家里,随着对环境污染以及能源、资源等问题的普遍重视,那种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西方技术”可以无限制地发展的观点开始破灭。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适用技术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适用技术的兴起,其主流是探索和发展一种新的技术与社会的发展观,这得到了世界各国有关方面的肯定和支持。在适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它的初期,也存在着少量可称之为“反现代技术”的思潮,例如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就带有一定程度的这种观点。但是,这种“反现代技术”的思潮很快就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和批判。人们指出,适用技术与落后技术决非同义语,从原则上讲,适用技术包括从最低级到最高级的整个技术范围,适用技术并非主要着眼于技术水平上的绝对的先进或落后,而是强调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条件。
适用技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新趋向,今后它会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