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改革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沙市在向文明城市迈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04
第1版()
专栏:

  改革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沙市在向文明城市迈进
本报讯 记者龚达发、沙市电台记者何守本报道:刚刚跨进沙市排渍站大门,“老山攻坚连”连长曹杰就惊讶道:“这里真象花园一样美!”另一位被称为“孤胆英雄”的老山战士说:“在这样美的环境里,我们更感到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英勇杀敌,保卫这美的环境和后方的安宁。”这是解放军英模对国务院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沙市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发出的赞叹。
沙市是1981年10月开始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改革使沙市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1985年全市国民总收入比1980年增长15.3%,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千二百七十美元,进入“小康水平”。改革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近几年全市用于智力投资的钱越来越多,仅校舍维修、基建经费就达到两千万元,各类学校增加一倍。在普及初中教育的同时,成功地进行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达到1.55∶1,提前七年实现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全市50%的工厂建有图书室、俱乐部,60%的街道建立了文化室,全市成立书法、美术、摄影、钓鱼、养花、盆景制作等六十多个群众性协会。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了群众的情操,振奋了改革精神。
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对文化、科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为风气。全市参加“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和技术、文化补习以及大中专进修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平均每个家庭就有一点二人参加。读书活动提高了人的文化素质,也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近年来,全市有九百三十四人在全国性知识竞赛中获奖。1985年全国首届妇女知识大竞赛,全国共有二千零四十二人获奖,沙市占了四百零九名。
沙市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治标到治本,不断提高城市文明建设的水准。1982年1月改革伊始,市委就把治理脏乱差作为突破口,紧接着,在大搞绿化、净化、美化的同时,开始在全市工交战线普遍开办“共产主义教育学校”,加强理想、纪律教育;进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文明城市、创文明单位、兴文明家庭、做文明市民”活动。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建成文明单位五百零六个,花园式工厂、机关、学校一百三十多个,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1.6%,主要街道达到了绿化、美化、净化要求,一些脏乱的边远地区辟成群众休息游览的风景区。全市一百七十八条大街小巷保持常年整洁。
沙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坚持理想教育,培养“四有”新人。1982年以来,全市陆续办起“共产主义教育学校”一百二十九所,目前已有63%的青年职工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等课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