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在四化实践中建功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06
第1版()
专栏:

  在四化实践中建功立业
  本报评论员
时势造英雄,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是幸运的一代。生逢四化建设盛世,祖国召唤青年人早日成才。有志青年,谁不想在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伟大进军中成就一番大事业?
青年人怎样成才?近几年有许多热烈的议论。有注重主观努力的,有注重客观环境的,这些意见都有道理。但是,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似乎强调得不够,就是青年成才离不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密切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倡导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逐步成为时代风尚,在广大青年中出现了“读书热”、“上学热”。这是一件大好事,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征兆和四化成功的希望所在。但是,由于从轻视知识到重视知识的转变时间不长,一些必要的制度和措施未能跟上,一部分人过分强调文凭,甚至把文凭同才能等同起来,“读书热”一时变成了“文凭热”。这种风气也影响到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有些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工作岗位后,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而是用于学外文,准备考研究生,准备出国留学。
诚然,国家的建设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考研究生,得硕士、博士学位是成才的一条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目前及今后,研究生只能是少数,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要靠在工作岗位上、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许多大科学家、大学问家,都是在实践中学习、钻研、奋斗,走上成功之路的。同时,一个人即使考上研究生,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也要回到实践中来,继续奋斗,对四化事业有所建树,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因此,大学毕业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以后,离开做好本职工作去追求高一级的文凭,对四化建设、对个人成才都是不利的。
出国留学,多学一点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知识回来报效国家,也是一件好事。这几年的派遣出国留学生工作,作为对外开放的一部分,取得了巨大成绩,今后还要有计划地派遣一些人出国深造。但是,能够出国留学的,毕竟是极少数。对于在职大学毕业生、在学研究生来说,主要是做本职工作,学好专业课程。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青年知识分子求知欲旺盛,渴望成才,这是很宝贵的。但是,许多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或者再到研究生院,主要在书斋里生活,接触较多的是名人的成就与个人的创造,容易把重视知识变成崇拜名人,看不到群众和实践的作用。青年知识分子的这个弱点,只有到基层去,到实践里去,到群众中去,才能克服。克服了这一弱点,才能真正成才。现在,有少数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总觉得到基层是大材小用。其实,任何宏伟事业都离不开基层工作。四化建设中的基层工作,尤其是锻炼人才的大熔炉、建功立业的好场所。
祖国在召唤,时代在召唤,四化事业在召唤。有出息的青年,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新一代的中国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大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各种栋梁之材,必定产生在今天,深深植根于实践、植根于群众的有理想、有知识的一代青年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