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起步在太行山上——记大学毕业赴山西左权县任教的青年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06
第1版()
专栏:

  起步在太行山上
  ——记大学毕业赴山西左权县任教的青年们
  本报记者 王艾生
是追求安逸的生活环境,是热衷个人的名利地位,还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展宏图、建功立业?这是每个大学毕业生不可不答的严肃问题。山西晋中师专1984届的十五名大学毕业生和两名教师,背上行装、爬山越岭来到太行山区创办左权二中,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来到左权,称赞大学生把知识送上太行,鼓励说:“你们来山区办学,这是对山区,对本人,对学校一举三得的好事情。”
左权,为纪念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此壮烈牺牲而得名,这是一片英雄的国土;也是一片贫困的国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里年人均收入只有七十余元。七年来,左权发生巨变,人均收入翻了近两番,但仍是山西省三十一个贫困县之一。全县十五万人口,只有一所高中,有50%的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学。1 985年全县被高等学校录取的学生只有二十一人。这里有丰富的煤、铁等矿藏资源,有一百二十余万亩林地和宜林荒山。致富,开发,离不了技术、人才。当晋中师专一批毕业生上山时,山里人象正月十五闹元宵那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有的还高呼:“欢迎亲人进山来!”
师专的这批毕业生,协助办起有十二个班级、六百余名学生的左权二中。一年半来,他们经常吃不到新鲜蔬菜,文化生活也很单调,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环境比城市是差远了。他们追求诱人的事业,尽管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但是,在把知识奉献山区这一点上,心相通。
深沉、内向的张润柱,是二班班主任。他在晋中师专数学系毕业考试时得总分第一名,是连续三年的三好学生,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按规定,他可以挑选分配单位,张润柱选中了左权二中。同学们对他“不理解”,哥哥、姐夫坚决不同意,乡亲父老“想不通”,但怎么也拦不住他上山的脚步。他说:“我要干事业,左权最有事业可干!”他在左权二中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他细读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卢仲恒的《数学自学辅导教材》,还到北京拜访卢先生,观摩北京景山学校和上海师大附中的教学,采诸家之长,结合左权二中学生的实际自编讲义,搞教学改革。1985年期末考试,全校同年级的六个班,他担任班主任的二班数学成绩得第一。有人问张润柱:“是什么力量吸引你上山的?”他说:“是事业。在这里你有多大本事都可施展,越干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1985年教师节,他光荣入党,被晋中地区评为优秀教师。
晋中师专物理系毕业考试的第一名也上左权了,他叫刘风鸣,是山西介休县人。小刘的家乡有大工厂、大煤矿,生活条件很好。他却来到太行山。左权二中的许多事情,他干也干不完,除担任物理、英语、政治教学外,还办起一个十九人的科技小组。去年暑期,他放弃逛五台山的机会,辅导学生学用电子计算机。最近,他又辅导学生制作天文望远镜,观察哈雷彗星。所有辅导用的书籍、资料都是他自费购买的。当然,他也自学“理论力学”等知识,人们问他:“你是否要考研究生?”他说:“先把事业干好。”
英语系毕业生贾爱莲,家住榆次市,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当她报名上山后,奶奶急得病倒了。爱莲一想起奶奶就落泪,可一想起事业更心急。怎么办?她还是离开奶奶上山了。要强的姑娘,每周在左权二中上二十八节课,累倒了,吃几片药又走上讲台。爱莲左腿的骨髓炎旧病复发,不得不离校就诊。在家养病时,学生的信雪片似地飞来,一天就有七八封,有的信近乎祈求地说:“老师,你快好了吧,你快回来,我们成没人管的孩子了。”读着这些信,爱莲禁不住热泪涟涟。返校时,学生们象久别的亲人,一下把她围住,她搬过一把椅子,坐下来就给学生们辅导。
快人快语、爽朗热情的王俊苹,深深地爱上了山区的学生。一次,班上两个学生摔成骨折,她哭了,体贴他们,关心他们。她在日记中写道:“对学生,施之以爱,施之以严,二者并不矛盾。当学生真正理解到老师是为他着想时,他学习的热情要比平时高几倍,有时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她原有个男友,在山西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城市。得知她非上太行山不可,男友跟她吹了。王俊苹说:“人各有志,我还是对他了解得太浅。你说是不是?”她爽朗地大笑了。
年轻党员吕桂红上山的波折更大。她是阳泉市人,聪明,干练,很有组织才能。她完全有机会、有条件回阳泉市。她知道家庭不会同意自己去左权,就在学校正式决定后才告知家里。母亲、父亲、姐姐赶到学校,说了气话。桂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妈呀,你女儿疼你,可不能一辈子守在你身边。你疼女儿,就让女儿走自己选中的路吧!”她终于说服了家庭,上了山。她当班主任的六班,两个学期的考试成绩都列全校第一。有个老同学问她:“桂红,你怎么被分到左权?”她回答说:“我,为什么就不能分到左权?”对方窘住了。
这是一个勃勃向上、追求事业的群体。1985年,晋中师专又有五名毕业生来到左权二中。英语系的边励是榆次市人,不仅自己上了山,还给学英语的男友写信,请他也来左权,把知识传授给山区人民。果然,这个想法实现了。他俩同在一个学校,同教一门课程,共同为老区育人。
在左权二中教学楼后面,一幢宿舍、办公楼已落成,教师的住宿条件将得到改善。教师们先后对二百多户学生家庭进行访问,深感到老区人民知书识理的迫切心情与望子成才的强烈愿望。个别原先上山后有动摇的人也安了心。左权二中校长、晋中师专校友卫二平说:“这些大学毕业的青年人在太行山起步,艰难,曲折,坎坷,不平,但他们的步伐会越走越稳当,他们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附图片)
山西省晋中师专十七名毕业生,来到太行山左权县,开办了左权第二中学,为本区振兴教育发展贡献青春。这是英语教研组的教师正在研究教改方案。      刘凤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