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两岸合作振兴中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07
第1版()
专栏:

  两岸合作振兴中华
  新华社评论员
1986年新春到了。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在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在这喜庆吉祥的日子,我们向各位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按老习惯拜个年,祝贺各位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全家幸福!
众所周知,近年海峡两岸的形势,朝野明暗,出于种种考虑,实际上是在向着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后归宿接近。这是大势所趋,不论天时地利人和,一概洞若观火。即或竭力反对的人,也只好左顾右盼,徐徐退却,只是不能直截了当地承认而已。我们欢迎这种事态发展,也可以对一些人的处境姑且有所谅解;同时,与台湾同胞和各方同胞一样,不能不希望事态发展得快一点,明朗一点。无论如何,“中国应当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已成为全中华同胞的强烈呼声和海内外舆论的重要话题。台湾各界人士,海外侨胞,以及国民党内的众多文武要员,对台湾执政当局坚持反共拒和的僵硬立场深致不满,认为拒绝“三通”究竟是不通情理,要求海峡两岸恢复骨肉同胞之间的正常往来。他们冲破种种“禁区”,举办各种有关中国统一和台湾前途问题的座谈会,发表种种旁敲侧击的言论,探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途径。与此同时,海峡两岸在间接贸易,探亲访友,以及学术、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接触,也日渐增多。以上所说的事实,恐怕没有人能够出面否认吧?随着交往的增进,抱客观态度的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会自然而然地观察到,频年祖国大陆政治安定,国际地位日益重要,香港问题已获得海内外一致赞许的解决,大陆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如异军突起,为全球所注目。当然,关心大陆的各方人士对大陆决非一切满意,自属事理之常。祖国大陆上下,也向未说过可以一切满意。何况见仁见智,各有自由,本无强异从同的必要。真正重要的是祖国大陆确实在逐步前进。去年9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顺利完成了中央机构领导成员的新老交替,国家的根本大计和各项方针政策可望长期稳定持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逐渐为台湾各界同胞、世界各国侨胞以及关心中国前途的各方人士所共同理解。这种构想,由于香港局势的变化,已证明为具有实际可行性,愈来愈多的人已经看到,祖国按“一国两制”原则实现统一,既符合国家民族长治久安的要求,也是维持台湾同胞现有生活方式和现实利益的保障,既大利于台湾经济发展的长远前景,也使台湾同胞得为祖国大陆的“四化”大业助一臂之力。此举一成,真所谓“四美俱,二难并”,(注1),凡与有力者,均得功垂竹帛,泽被子孙。今日我中华有识之士,皆肩负兴亡,身非草木,安能无动于中?
1986年,定然是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继续深入发展的一年。在这新的一年里,我们殷切希望台湾各民族各方面同胞继续发扬爱国精神,使谋求岛内民主繁荣和谋求祖国和平统一的努力汇为一流,通过种种渠道,为实现祖国统一各展所长,共商国是;敦促国民党当局拆除人为藩篱,改变“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政策。同时,也希望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继续为沟通海峡两岸各方面的交流发挥桥梁作用,为祖国统一群策群力。
我们注意到台湾国民党当局始终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和“台湾独立”的正义立场;对台湾执政人士采取了少许有助海峡两岸局势缓和的步骤,也觉得欣幸。当前祖国大陆的发展正处在振兴和腾飞的重要时刻,台湾也面临着摆脱困境力图振作的风云际会。世变日亟,人谋宜臧。恩仇终是同根,他助莫如自助。夜长梦多,株守当思叶落;日新月异,壁合宁失天成?理有固然,义无反顾。尽早统一,两岸人民将共享安宁富庶,整个民族亦将与世界各发达国家齐驱并进。盛衰功过,决于反掌。我们真诚期待国民党当局善自衡量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辨利害,悟安危,识潮流,顺民心。早在约七十年前,孙中山先生就说过:“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此古今之革命维新、兴邦建国等事业是也。”
(注2)大哉言乎!能知必能行,国民党当局诸公其三思之!归根到底,今天的急务,就是毅然决然,摈除一切不必要的疑虑,停止一切不切实的空谈,在新的一年中,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昂首阔步,勇开新境。这固然是全中国人民全中华民族同声呼唤的幸福,也显然是国民党当局自身唯一可能的幸福。
注释
(1)原句出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这里以新义借用。四美承上文“既…也…既…也”而言,二难指国共两党。
(2)见中华书局《孙中山全集》第六卷228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