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加快统计工作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07
第5版()
专栏:

加快统计工作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黄海
改革统计体制,加强统计法治
赵紫阳总理曾指出:一个统计,一个预测,这两件事能搞好,我们国家的计划指导就可以大大加强。把信息系统搞好了,四化的战略目标是能够提前实现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强调:要迅速建立强有力的、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加强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计系统之所以要加强集中统一的领导,是由统计科学和统计监督的客观需要决定的。统计科学要求建设一个统一的系统,以保证统计信息按照科学的、统一的统计制度方法来搜集、处理,并对这些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检查。统计监督要求建设一个独立的系统,以保障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不受主观偏见的干扰,不掩饰客观事实的真相,如实反映情况,有喜报喜,有忧报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越蓬勃发展,微观搞得越活,宏观控制越强,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统计监督的独立性就越需要提高,国家对统计系统的集中统一领导就越需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做到胸中有“数”,才能实行正确的决策和科学的管理。
加强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加强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统计系统。国家统计局是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的职权机关,担负组织领导并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任,应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检查和监督的机关,成为最准确、最及时地掌握和发布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的中心。国家统计局应如同审计署一样,依照法律规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独立行使统计监督权。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曾向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建议:提高统计工作社会地位,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建立强有力的统计系统,完善统计法规。统计工作具有独立性,才有可靠性。这可以说是我国统计建设经验的高度概括。
统计工作必须有明确的责任制。目前,我国统计系统有两种:一是国家统计系统,二是各部门的统计系统。国家统计系统是执行国家统计调查任务的主要系统,应建立一定的垂直领导关系。国务院曾决定:国家统计系统在统计业务上主要接受上级统计局领导,在编制和经费上实行统一管理。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方统计局除执行国家统计调查任务外,还应开展地方统计调查,满足地方政府的需要,其所需力量与经费则由地方政府解决。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国家统计系统应从县一级延伸到市辖区和乡、镇,建立健全区、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强化中心城市统计信息网络,使它们象遍布全国的“雷达站”一样,灵敏地反馈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各部门统计系统应适应汇集、分析、传播行业信息的需要切实加强,并在统计业务上受同级国家统计机关指导。国家、部门、地方的统计调查必须明确分工,相互衔接,不要重复。国家统计局有责任加强统计协调工作。
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还必须建立和健全统计工作的法治。在我国,国家、集体、个人的根本利益一致,但还存在许多矛盾,当前还有干部以权谋私、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特别是当计划指标完成的好坏成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时,当数字上报的多少影响部门、地方、单位的本位利益时,容易出现干扰统计资料上报、伪造篡改统计数字的倾向。要加强统计工作法治,除了进一步改进统计立法工作(如确定统计犯罪的界限等)以外,关键在于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统计法规的宣传教育,领导人员和统计人员要带头执行《统计法》。对于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统计法规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支持、奖励,对于违反统计法规的要批评、教育以至依法惩处。国家统计机关应经常检查统计法规的实施,保护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合法职权,维护统计法规的权威,成为贯彻并监督执行统计法规的职权机关。
健全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家为加强宏观管理、以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总体的核算。马克思曾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在社会生产依然存在的条件下,簿记会比以前任何时候更重要;它将转化为社会簿记。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簿记”,实质上就是国民经济核算。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迄今仍很不健全,不能适应国家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应当遵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再生产和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理论,统一应用统计、会计业务核算资料,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全面、系统地描述社会主义再生产的过程、成果与效益,具体反映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规律性,以利于国家进行正确的宏观决策与计划,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应用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主要之点是:正确计算社会产品的价值(c+v+m),国民收入(v+m)和社会纯收入(m);反映再生产过程中,社会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按比例实现价值和实物补偿的平衡情况;分析(Ⅰ)生产资料和(Ⅱ)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产品的交换能否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计算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社会纯收入的生产、分配、再分配、最终使用和消费同积累的比例关系。还应进一步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计算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行业的劳动消耗、收入与成果。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世界两大核算体系(M PS和S NA)的科学方法,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统计指标是标明某一社会现象特征的数字。统计指标体系是以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统计指标,阐明社会现象的变化、内在联系与规律性的数字体系。我国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产生和形成的。它偏重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实物统计,不注重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统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计、分配与消费统计、社会资金的来源与用向统计等。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统计、科技统计、精神文明建设统计等则甚多空白。我们应根据党的十二大的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七五”计划任务,完善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并应考虑进行国际对比的要求,大力健全宏观经济动态指标体系,以便国家加强宏观经济的控制与管理。
优先建设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
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统计系统,是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和国家管理现代化的必备条件。目前,国家统计系统96%的统计信息是沿用传统的落后的手工汇总、逐级上报方法来处理和传输的。这样,基层和企业只能整理出极少量、极粗略、极不完整的信息,难以应用经济数学方法和模型,对社会经济错综复杂的现象,进行更深入、更具体、更科学的分析与预测。这是统计机关目前提供的信息既少、且粗、又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统计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计算和数据传输技术的现代化建设。”国务院决定,我国要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必须实现统计工作的现代化,争取在几年内县以上各级统计局配备微型处理机,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统计信息计算体系。上述法律和决定已发布两年了,迄今远未落实。应当指出:我们在筹划建设全国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时,应优先建设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因为国家统计系统是国家搜集、处理、分析、发布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开展国民经济核算、实行全面的统计监督的系统,是在信息系统中最大量、最经常、最频繁地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的主要系统,具有国家公用数据库性质。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家统计系统,并使统计系统的干部学会应用和管理现代信息技术,这是加速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我们应加速统计分类标准化、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使统计信息的搜集、处理、传输能按统一标准与编码进行,以提高统计信息的正确性和时效性。
建设宏大的统计专业队伍,提高统计服务监督水平
目前,我国统计专业队伍的数量、素质远不适应由于经济改革和四化建设而剧增的艰巨任务。同世界许多国家统计系统的力量相比,更是显得很少。全国每万人口中国家统计系统的人数:苏联为8.6人,加拿大为2.6人,泰国为2.2人,挪威为1.9人,匈牙利为1.5人,南斯拉夫为1.4人,罗马尼亚为1人,我国为0.5人。我国国家统计系统80%的统计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统计专业训练。基层统计人员受过这样训练的更少,而且流动性很大。没有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稳定的统计专业队伍,这是我国统计工作基础很差、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当大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统计科学知识和各方面业务技能的、宏大的统计专业队伍。这关系统计工作能否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与监督作用,关系我国统计事业的未来。
要大力发展和改革统计教育。有关高等院校应设立统计系或统计专业,扩大招生名额和统计研究生的比例。在各省应设立中等统计专业学校或者举办中等统计专业电视函授学校,建立在职干部统计培训中心。统计人员必须具备政治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统计法规、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我国的统计队伍应当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奋发进取的宏大队伍。国家要确定统计专业队伍应有的编制和合理的定额,并依照统计法规保障统计专业队伍的稳定性。要关心统计人员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当前,应大力开展统计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科学成果,加强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发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提高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