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沂蒙山区农民盼科技进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08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沂蒙山区农民盼科技进山
“一剪子一万元”,这句话是沂蒙山区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神话般的赞誉,也说明果树剪枝技术给这里带来了效益。然而,在沂蒙山区,这样的剪枝技术至今却远未能推广。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沂蒙山区的苹果树,由于缺乏技术管理,平均一棵只结五百克苹果,而胶东地区一棵苹果树平均结果五十公斤。
在沂蒙山区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农民想尽快脱贫致富,可又养兔怕兔死、养鸡怕鸡病。山里人发展商品生产迫切需要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沂蒙山区急需一大批科技人员进山献技。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水县下位镇牛场子村,前几年就来了山东省林业科研所的一位高级工程师赵萍舒,他指导这个人均只有半亩耕地的山村利用山坡地,建起了五百多亩苹果园和六百多亩山楂园,达到人均一亩山楂一亩苹果。还搞了封山育林种草,沟沟沿沿都种上了草和树。如今,这个村的果树已经产果,有了收益。林草多了,赵萍舒又帮助全村办起了养殖协会,发展了六千多只长毛兔,人均十只。1985年,这个村仅苹果、长毛兔两项人均收入就超过了一百元,人均总收入也由1980年的九十多元,增加到去年的四百二十元,开始走上了致富路子。象赵萍舒这样的科技人员被山区农民视为“财神爷”的,目前在沂蒙山区可算作“凤毛麟角”,实在是太少了。
临沂地区教育局的同志对记者说:沂蒙山区经济、科技落后。振兴山区经济,离不开科技人才。由于山区条件艰苦,这里大专毕业生分不来,即使分来有的也留不住。到大专院校代培又由于山区县财力紧张,出不起昂贵的代培费。沂蒙山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以及各种工副业生产,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在这里,各种人才都“大有用武之地”。朴实的山里人正眼巴巴地盼望着“财神爷”们进山来。
新华社记者 张百新 王言彬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