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一颗共同的中国心——记我首次出口的大型火电机组在巴落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09
第3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一颗共同的中国心
  ——记我首次出口的大型火电机组在巴落成
  新华社记者 马光 本报记者 史宗星
印度河畔的古杜——巴基斯坦的火电基地的第四号发电机组最近安装完毕。五十五米高的锅炉巍然屹立,从主控室的电视屏幕上能看到锅炉的水位和炉膛熊熊的火焰。庞大的汽轮发电机组平稳运转,向电网输送着强大的电流。这台机组恰好建成在巴基斯坦严重缺电的时刻,许多巴基斯坦朋友称颂道:“中国朋友又帮了我们的忙”。
古杜四号机组,是我国以投标方式出口的发电能力为二十一万千瓦的火电机组。 1983年初,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击败苏联、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五国的六大公司胜利中标,尔后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由于对工程的每道工序严格把关,四号机组的单机投运和总体启动运转都非常顺利。锅炉超压试验一次成功,四万八千多个承压焊口无一泄露;锅炉点火、并网发电均是一次告成;用美国生产的测震仪器测定,机组轴承震动甚微,水平震动小于二点三丝,垂直震动小于一点四丝(一丝等于十分之一毫米)。用户对四号机组深感满意,总工程师西迪基不只一次地同我方人员谈到他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你们的设备来得这么快;二是没想到你们安装得这么迅速;三是没想到中国人这么能吃苦。”四号机组刚刚开始试运转,这位巴基斯坦总工程师就提出要中国按四号机组的图纸承建第五号机组。用户聘请的专门监督工程质量的四名西德顾问,也承认这套机组在大的方面“无可挑剔”。
事实证明,我国二十一万千瓦大型火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已达到国际水平,有资格进入当代的国际市场。
古杜四号机组,闪耀着中国建设者们爱国主义和愚公精神的光辉。用工地负责人的话说,“这台机组凝聚了一颗共同的中国心”。1983年8月,在北京为四号机组召开订货会议的时候,离合同规定的交工日期仅有两年半时间。合同规定,到期交不出钥匙,每天罚款两万八千美元。在投标竞争中被我击败的一家外国公司也吹冷风,断言“中国干不了这项工程”,正等着瞧中国人出丑。为了祖国的荣誉,我国二十个省市的一百六十多家直接供货单位进行了很好的协作。总重八千吨的二十七万台件设备按期生产出来,按期运到了古杜工地。东方锅炉厂接受任务后全厂动员,与设计部门同心协力,制造出了合格的大型锅炉。哈尔滨汽轮机厂在汽轮机出厂前对每个部件作了过细的检验,确保了这台关键设备的质量。
工地负责人为我们讲述了“换转子”的故事。转子,发电机的心脏,十一米长,四十吨重。哈尔滨电机厂提前三、四个月将一根合格的转子发到了工地。开箱安装时发现,干燥剂因当地气候早晚潮湿而溶化,造成转子绝缘电阻降低。由于现场修复有困难,决定向国内调换,并要求务必在规定期限内运到工地。哈尔滨电机厂接通知后,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日夜奋战,用最快的速度把一根半成品加工完毕,准时交货发运。从哈尔滨到天津新港,沿途各站都为运载转子的火车开了绿灯。中远公司的“友好轮”临时改变航行计划,取消了原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靠岸上货的安排,装上转子直开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转子准时运抵古杜那天,工地上一片欢腾。巴基斯坦朋友惊叹不已:“中国人说到做到,真了不起!”
机组安装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古杜,地处沙漠,被称为“亚洲的火炉”,夏季的白天气温经常在五十摄氏度以上。经过严格选拔派来的湖北电力一处的三百多名职工,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高温和疾病,用不到一年时间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安装工作。
在焊接过热器和再热器的一千多排蛇形管时,工人需钻进蒸笼般的炉膛工作,而且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密封炉墙的焊接量很大,十六名青年工人自愿放弃中午休息,在炉膛内加班,使七百米长的炉墙密封焊接按期完成。来工地参加施工的二十多名女工程师、女翻译、女医生和女焊工,也同男子一样,有时爬上高空,有时钻进炉膛,不计条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只能让四号机组为祖国争光,绝不能让它给祖国丢脸!”
中国建设者们的顽强拚搏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巴基斯坦朋友。联邦水电发展局副主席阿尤布来工地视察后颇动感情地说:“你们所承受的困难程度,已达到了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
古杜,远离中国。战斗在古杜工地上的中华儿女的心,却与祖国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一起跳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