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扎扎实实办实事 一心为民谋福利 沂蒙山区党支部整顿后面貌一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0
第2版()
专栏:

  扎扎实实办实事 一心为民谋福利
  沂蒙山区党支部整顿后面貌一新
新华社济南2月9日电 (记者王言彬、张百新)新年伊始,记者来到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沂蒙山,走乡串户。往年此时已是妇女闭门做针线,男人凑堆玩扑克了,可现在,记者见到的是妇女在家饲养长毛兔,男人顶着凛冽的寒风修路,架电线。在兔笼旁、工地上,记者询问这变化是怎么来的?这个说是换了新支书,那个讲是党支部带的头,有位小青年说:“归根到底是党支部换了个新班子呗!”
沂蒙山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建国后国家在这里发放了一亿二千多万元的救济款,但至今沂蒙山还有一百三十多万人民群众没有摆脱贫困,象库区和缺水区,一年人均收入还不到五十元。群众说:“救济钱救济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群众的话,一语道出了沂蒙山贫困的真正原因。原有的党支部成员一般年龄老化,又缺少文化,不能领导群众脱贫致富。中共临沂地委从1984年冬季起,开始对沂蒙山区六个县的农村党支部进行整顿。整顿后的党支部平均年龄比原来下降六岁,文化水平也提高了,新班子上任后,有朝气,有干劲,有信心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中重新树立起党支部的威信。
新的党支部委员会,不摆花架子,扎扎实实干实事,受到群众的欢迎。沂水县道德坪村,原来的党支部书记七十一岁,支委也已六十九岁,干了几十年,村子也没有摆脱贫穷,群众说党支部:“头发白,胡子长,拄着拐棍扶着墙”。去年8月,乡党委让女党员于世兰担任了党支部副书记,主管村里的工作,她上任三个月就办了三件实在事:一是给村子架上了电线,电线杆不够,还是她从娘家借来的;二是带领大家建起人均半亩的小果园;三是修通了通往村外的大路。群众说:“她上任三个月就办这么多事,不孬!不孬!”去年底,于世兰又担任了村的党支部书记。
一心为群众谋福利的党支部最受群众喜欢。新的党支部委员会成员中大都是村里的能工巧匠和庄稼把式,他们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脱贫。费县石井乡红山口村,1984年底成立的党支部新班子,由退伍军人周兴宝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位二等伤残退伍军人一年中承受着弟弟、妻子因病去世,母亲又患绝症的沉重打击,带领支部一班人根据本村实际与群众一起育树苗,栽黄烟,修了十五华里的山路,打了水井,使这个村去年人均收入由前年的八十四元,提高到三百二十多元。群众见人就夸党支部,周宝兴的献身精神在沂蒙山区广为传颂。
新成立的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文化水平高,会抓商品生产,群众既尊敬又佩服。平邑县林瑞庄党支部新班子上任后,针对本村人多地少、地薄的实际,决定要依靠科学技术摆脱贫困,三十一岁的党支部书记邵士华用自己的钱四下胶东,向“葡萄大王”孙培杰学习栽葡萄技术。回村大栽葡萄,开始群众不接受,认为他们是瞎胡闹。结果一年下来,这个村人均收入三千多元,一年摘掉了“穷帽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