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改革、开放取得成果 首都出现一批新的繁华街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2
第2版()
专栏:

改革、开放取得成果
首都出现一批新的繁华街区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夏俊生、阎振国)在伟大祖国首都北京,出现了一批新的繁华街区,吸引着千百万国内外游人。
王府井、西单、大栅栏等闻名的老繁华区,街市、商店经过改造、翻新,更为光彩夺目。同时,在原来冷落的街巷,有各具特色的三十多个新繁华区应运而生。
从王府井北口西行百余米,有一条南北向的东皇城根大街。这里历来没有什么商店,而如今,已变成了一个活跃的市场。一溜十几家风味餐馆生意兴隆。近百户摊商组成的服装市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在大街北头的农贸市场上,时鲜菜蔬鱼肉,四季不断。整条大街犹如第二个大栅栏。
在东四到美术馆之间的隆福寺街,是旧时的“庙会”胜地,但后来变得冷清下来,只剩下人民市场和几家国营店铺。现在整条大街上近百家店铺,一家紧挨一家,顾客川流不息,人们可以天天逛“庙会”了。
在西北部八大学院附近的东升路,原来只有两个商业综合门市部。如今,一条长六百米的商业街出现了。这里有饮食、百货、家具、电器、服装加工、文具等各种门店,还有为数千名外国留学生专设的“酒吧”。
记者在北京站前见到一位来自沈阳的旅客,在车站前新形成的街市上买了粉丝、果脯、糕点等北京特产,匆匆去赶火车。他说这几年,没来北京,车站前增加了好多的饭馆、商店、快餐厅。旅客吃饭、买东西、赶火车不用着急了。
远郊区的丰台、门头沟、石景山和郊区县也都有了自己的“大栅栏”和“王府井”。这些新繁华区的出现,对于方便群众生活,活跃城乡经济,分散王府井、大栅栏等原有繁华地区过于拥挤的人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北京市新繁华区的产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按照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点指示,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城市改革的重要课题,从去年7月1日起,对前门外、东单、西单等九条主要商业街上不搞商业、服务业的临街房屋征收商业用地闲置费。同时,积极吸收国内各地来京合营或独办风味餐馆和名、特、优、新商店。据统计,全市去年共新增加商业服务点二万零七十四个,平均每天增加五十五个。到1985年年底,北京的商业、服务业网点已从1978年的一万多个发展到近八万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