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法卡山下鱼水情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2
第4版()
专栏:

法卡山下鱼水情深
新华社通讯员 王锦来 新华社记者 上官卫国 王光明
法卡山战斗一等功臣谢汉球,完成了两年半的学业之后,前年秋天又回到了法卡山。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唤起他对往日的回忆。在那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在法卡山主峰上带伤抢救、包扎伤员,坚守七天八夜。使他更难以忘怀的,是当地群众冒着炮火硝烟往前沿阵地送弹药、送水送饭的情景。军民的鱼水深情激励着他立志要全心全意为当地各族人民服务。
一天,上黎屯农民张连清的孩子得了急病。村子离乡卫生院很远,天又下着小雨。张大伯只得跑上山来找军医。谢汉球一听,背起药箱就往山下奔。他进门一看,只见小孩牙关紧闭,双眼上翻,两手抽搐。谢汉球诊断孩子患的是中毒性痢疾,立即抢救。一会儿,小孩苏醒过来了。谢汉球对张大伯说:“我晚上再来给孩子打针。”
夜色笼罩着山野,毛毛细雨下个不停。张大伯倚门不住地念叨:“谢军医不会再来了吧?”可心里仍在盼望着。突然,茫茫夜幕雨帘中,有一点亮光在向这里移动。张大伯看见浑身沾满了泥浆的谢汉球手中攥着电筒,从山上走下来了。当谢军医为孩子打完针、喂完药,再次踏上泥泞的山道,消失在夜幕中的时候,张大伯禁不住鼻子一酸,泪水涌出了眼眶。
另一次,谢汉球去下黎屯抢救一位食物中毒的青年。病人躺在床上,面色铁青,嘴边流着唾沫,吐出的脏物发出难闻的臭气。为抢救病人,他顾不得这些,整整八个小时守卫在床边抢救,直到病人转危为安。
有人对谢汉球说,一等功的荣誉够你享用的了,替老百姓看病没名没利,何必这样卖力呢?谢汉球却不这样看。
去年8月,正是南疆最炎热的季节,由于气候多变,一些村屯的孩子中出现了流行性感冒。谢汉球闻讯,冒着酷暑一个屯一个屯,挨家挨户给小孩打针吃药,为七十二名儿童做了治疗。屯里的老人实在过意不去了,你出一个碟、我凑一个盘地备下一桌饭菜,硬要留他吃饭。谢汉球说:“家里有病人已经够你们熬煎的了,我哪能再给你们添麻烦!”老人们看留不住,急忙煮了鸡蛋、鸭蛋,塞进他的挎包。谢汉球看到鼓起的挎包,心头一热。他想:我不过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群众就捧出淳朴、诚挚的心。这深情厚意比金子更贵重啊!他感动地说:“你们的情,我领了,但礼物,我不能收。等到你们富裕了,我再来作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