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他们赢得了信誉——记中国路桥公司在卢旺达承包修建公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2
第6版()
专栏:卢旺达通讯

他们赢得了信誉
——记中国路桥公司在卢旺达承包修建公路
本报记者 鲍世绍
汽车穿过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老城区往西,就走上一条新修的现代化公路,绕山而行,一直通到西部城市卢汉热里。这条总长八十七公里的盘山公路以它的优质、美观赢得了赞誉。西德合作部长在验收这条公路时说:“这是德国在非洲投资修建的公路中最好的一条”。当地人干脆称它为“中国路”。这是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简称路桥公司)在卢旺达承包修建的第一条公路。
路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卢旺达修建公路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早在1972年,他们受中国人民的委托,来此援助卢旺达人民修筑从基加利往东通向卢旺达、坦桑尼亚边境的鲁苏莫的公路,即卢旺达的第一条沥青公路。进入八十年代,该公司开展了承包修路的业务。五年来,他们已先后承包了四条公路,总长度为三百三十八公里。西部两条已竣工,正在进行养护工作;南部一条正在施工,北部一条马上就要破土。有的外国商人带着妒嫉的口吻说,“中国人独揽了卢旺达修路工程!”我们在卢旺达参观访问,沿着主要干线,从东到西或从北到南,多次碰见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看到他们在烈日下汗流浃背与当地工人一起辛勤劳动的情景。
在基加利市区的路桥公司办事处,记者采访了卢旺达分公司经理潘欣同志,请他谈谈公司在卢旺达顺利开展业务的体会。他说,目前国际市场上,承包工程竞争十分激烈,对所承包的每项工程质量和进度都有严格的要求。科学施工是确保质量和进度的关键。承包公司必须具备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路桥公司十分注意用先进设施来装备自己,不惜用重金购置各种修路机械和测试仪器。潘欣经理在陪同记者参观施工现场时,风趣地指着一台推土机说,“单这家伙就花了我们二十一万美元,但只要工程需要,再贵我们也要购置。”
中国路桥公司在完成承包工程的同时,积极开展友好活动,增进与当地人民的友谊。他们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主动免费或少收费为地方政府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如修筑市区的道路、平整体育场、为修建学校校舍运沙子和砖瓦等。每年10月卢旺达全国举行植树节,中国工程技术人员都把它当成了自己的节日,与当地人民一起上山植树造林。卢旺达各级政府官员对中国人以亲密朋友相待,在施工过程中,密切配合,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使得工程顺利进行。在卢旺达,不论中国人到哪里,大人小孩都亲切用中国话招呼:“你好!”路桥公司的管理人员对雇用的当地工人平等相待,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中国工程队从一个工区转到另一个工区,不少当地工人总是跟着走,有的一干就是四、五年。
卢旺达人特别赞扬中国人艰苦奋斗、认真负责的精神。卢旺达是个千丘之国,境内山高坡陡,地质复杂,给筑路工程带来不少困难。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一丝不苟,精心施工,发现质量有问题,就重新彻底翻工,一直到符合合同要求为止。目前正在南部施工的一条通向布隆迪边境的公路,要穿过一大片原始森林,森林里既没有石块,土质又很差,必须把五十公里长路面的二十厘米表土换成新土,石块和好土还得从外运去,工程量很大,但施工队严格按合同办事,以确保工程质量。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赶在雨季到来前建成路基,就日夜加班,节假日也不休息。中国人的简朴生活使得当地人深为感动。他们说,“中国人干活出色,而生活上却不计较,真是好样的!”
中国路桥公司的优异成绩不仅在卢旺达赢得了信誉,而且其影响正在扩展到邻国。在基加利机场,记者碰到路桥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文亮同志,他正动身去肯尼亚洽谈承包工程的业务。
他说,公司开展承包业务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在卢旺达刚迈出了第一步。路桥公司将本着“薄利、重义、守约、保质”的方针,不仅要在非洲国家修建桥梁铺设公路,而且还要从事其它工程项目,为非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