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春节话酒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2
第8版()
专栏:

春节话酒席
褚少白
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过春节。尤其在农村,春节是一件盛事,礼仪和讲究极多。自然,南方与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过节的风俗各异其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改善伙食,制作种种节日馔肴,团圆过年,图个吉庆。就说今年这个春节吧,无论城市、农村或牧区,人们相互串亲访友,只要看看餐桌上摆出的美味佳酿,其丰富和多样化的程度,确是今非昔比。用群众的语言来概括,这都是“托三中全会的福,托党的政策的福”。欣逢这种场面,能饮者就饮它几杯,善歌者就歌它几曲,有人会猜拳行令,叫几声“哥俩好”怕也无妨。终究比吃忆苦饭惬意得多,合乎情理得多,而且也不见得人就因此缺乏思想性或革命性。群情振奋,其乐融融,不就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由衷礼赞么!
但,不可因生活有所改善就自满自足,置未来的宏伟远景于不顾。须知,即以“小康”为目标,我们还要走艰苦的路程,做浩繁的工作,付出更多辛勤的汗水。
这几年我跑了不少地方,其中有富庶的,有中等的,有只及温饱的,也有相当贫困的。去岁冬初,我和一名年轻同志赴一个山区采访,他的家乡就在那里,正好顺便一归故里。老妈妈见儿子到家,又有北京来客,高兴得眼泪花花,连声说道,“俺家有面”,执意要留我吃饭。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煎饼就端上饭桌,还有大葱蘸酱,地地道道的北方风味,吃起来鲜香爽口。可是,看着屋里贮存的象柴禾垛似的薯干,我就明白,这仍旧是此地农家一年四季的主食。谈叙中间,我听不到女主人有什么怨艾,却总是说,如今生活好了,有吃有穿,也不再愁零用的钱。只是当我问及干部的生活情况时,她才笑一笑说:“那俺可不敢比,人家那些干部,硬是天天在过年哩。”
是呵,有些干部吃喝成风,这确乎是事实。许多地方,不管大会,小会,视察,参观,动辄就要摆酒设宴,大吃大喝一通;酒宴的标准越来越高,席面也越来越考究,参燕、银耳、“飞龙”、甲鱼、几盘高档菜的价格,就抵得上前几年的一桌酒席。这类饮宴,名义自然大抵是公干,因而都用公款招待(包括陪吃的人在内),或者个人象征性地拿一点钱,其实也近于白吃。如此这般,上边吃到下边,左邻吃到右舍,你吃过来,我吃过去,致使此风相因成习,颇有禁而不止之势。少数干部竟终日营营于此,泡在酒席间讨生活,难怪老百姓要见外于他们,称之为“人家那些干部”了。
我衷心祈愿,今年能煞住利用公款的吃喝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