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何必化古为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2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何必化古为今
左弦
记得有个笑话,讲一个暴发户,买到了一件青铜器,看见上面满是铜绿,便大加洗擦,直到绿斑尽除,铜器重现了新的光泽,他才心满意足地收放起来。这人之所以可笑,就是因为他不懂得历史文物正是由于它们保存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征,方显得可贵。现在有的曲艺演员演出传统历史书目时,在一些历史人物的口中,包括在对他们的思想活动的表述中,往往用了许多现代语言,结果使这些书目既丧失了历史特征和气息,也丧失了真实感。这实在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说书,是以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其用语是否符合当时历史人物的口吻,就会直接影响到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真实感。尤其是那些根据古典历史小说或戏曲改编的书目,如不审慎从事,原有的典雅、古朴之美也就会消失。
这并不是说,演唱历史书目就可以不考虑通俗化。使历史书目既保持其历史特征又做到雅俗共赏,这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说书功力,还要作一定的探索、研究。不过,应该说,这也是不难做到的。然而,象有的节目故意在三国的历史背景中,加进了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这不是要表现三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及其历史人物,而是为了博得听众一噱。有些听众可能听后是笑了,但却破坏了三国故事的历史真实性,且其情趣也不高。这种做法类似擦青铜器,费力不讨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