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一点一滴见真情 知冷知热为人民 武威市长柳宏克关心群众疾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4
第4版()
专栏:

一点一滴见真情 知冷知热为人民
武威市长柳宏克关心群众疾苦
本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甘肃省武威市市长柳宏克在抓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十分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体现了一位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
一天,柳宏克收到了一个名叫姜春生的残疾人的来信。信中倾诉了他家母子四人无一工作,全靠两个妹妹打零工度日的艰难处境。柳宏克捧着信,心里十分不安。当天下了班,他便和办公室的同志一起骑上自行车,按照信上提供的住址去找姜春生。整整两个小时过去了,他们几乎跑遍了附近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但还是找不到姜春生的家。原来这一带的门牌号在新建、搬迁房屋时完全打乱了。看着天色已晚,门牌无法辨认,他们只好返回。但柳宏克一直惦念着这件事。第二天,他实在忙不过来,便委托办公室的同志找到了来信人,了解了情况。在市长的亲自关照下,一月以后,姜春生的一个妹妹被安置在市运输公司工作;自学医术的姜春生被安置在药店坐堂行医。领导的关怀使姜春生一家人激动得哭了。他们逢人便说,他们遇上了一位知冷知热的“父母官”。但柳宏克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尽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身为武威市市长,振兴武威的重担压到他的肩上;但他更清楚振兴武威的大业要靠全市七十多万人民来完成。作为一市之长,应该从关心人民的衣食住行做起,以此调动全市人民振兴武威的积极性。
去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柳宏克同往常一样到街上去了。行至大什字,远远看见一个身影在路灯下徘徊。他上前一看,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在焦急地等待出差未归的儿子,她为儿媳妇临产找不到住院床位而急得直打转转。柳宏克一听,立即让同行的一个工作人员到地区医院联系好了床位。一个新的生命在市长的关照下平安地出生了。也是这样一个夜晚,柳宏克和每天夜里扫街的清洁工人,在寒风凛冽的大街上攀谈起来。柳宏克一看,几个女清洁工的手上被寒风吹裂了血红的口子,而且每个人的头上、脸上都蒙上了一层灰尘。看到这些,他的心里难受极了:自己不是天天都要求群众治理脏、乱、差吗?这些城市的“美容师”出的力最大,可是我们当领导的对她们关心得够不够呢?几天以后,柳宏克让市里拿出三万多元钱,解决了清洁工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清洁工不仅夜晚清扫更加认真,而且增加了白天的清扫。整个武威城区街道的卫生面貌,在她们的辛勤劳动中得到了改善。
夜晚转街道、访居民,已经成了柳宏克的工作习惯,而且许多“小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抓到的。在武威夜市上开业的个体饮食工商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里,这些饮食工商户七嘴八舌地向询问他们营业情况的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人发牢骚说,工商部门不分春夏秋冬,把夜市开市时间都定为下午七点半。冬季白天短,不到七点天就黑了,而且夜市上空的路灯常常不亮,黑灯瞎火地怎么上市营业?这位戴眼镜的人问他们,冬季夜市啥时开最合适?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六点!”第二天下午六点钟,夜市按照个体户的心愿提前开市了。而且随着夜幕降临,夜市上空的路灯熠熠生辉,亮如白昼。事后人们才知道,这是市长柳宏克走访夜市后指示工商部门和城市路灯管护队为个体工商户办的好事。
为了搞好武威市的城市建设,柳宏克经常利用晚上和星期天走访居民家庭。他认为这是听群众心里话的最好方式。他在同二十多户居民的倾心交谈中了解到,居民们最头疼的是上厕所难、倒垃圾难、倒脏水难;而且了解到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过去武威城区的四千多个居民厕所,后来在修建住房时挤占成两千多个了,许多居民无厕所使用。同时全城区每天产生的二百多吨垃圾和大量的脏水,由于收集、拉运和排放设施赶不上去,使许多巷道粪便满地、垃圾成堆、污水漫溢。为了解除城市居民的这些心头病,柳宏克硬是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责难,并多次深入一些居民家里,宣讲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爱的道理。他的一片苦心终于在人们的理解、信赖中变成了造福城市人民的业绩。现在,十个高标准垃圾台和十个垃圾箱设立在主要巷道,多少年来积攒下的一千五百多吨垃圾一清而光,当日垃圾的清理不过夜;新铺设的八点四七公里下水道投入使用;同时,市里花两万元钱,正在将中心广场和灯光球场的简易厕所,改建成装有自来水的厕所。去年9月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柳宏克约上女副市长高雪樵一连钻了五个公共厕所。他们在检查中发现,这些承包给农民管理的厕所,合同上没有把管理要求写清楚,农民只管清理,不管使用,厕所内卫生面貌依然很差。柳宏克便责成有关部门和农民重新修订了合同。现在城区内公共厕所的卫生面貌大为改观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