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新星在搏斗中闪光——电视连续剧《新星》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5
第8版()
专栏:

新星在搏斗中闪光
——电视连续剧《新星》观后
于惠罗
刚刚建成一年的太原电视台,最近推出反映农村改革的十二集连续剧《新星》。一个新建的市级电视台,拍第一部电视剧便把镜头对准现实生活,对准改革大业,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比较成功地刻画了坚持改革的年轻县委书记李向南的形象,这是值得赞扬的。
我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作为直接领导农村的县级机构,在改革中起着关键作用。《新星》通过揭示古陵县改革进程中的深刻矛盾,真实地记录了全国农村几年来的巨大变革。它叩击着历史的脉搏,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剧中所描绘的古陵县改革的历程是艰辛的。多年来这个县沿着历史的陈迹缓缓地前进着,积垢弥深。老县长顾荣,勾连着上下各级领导,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他们在这块土地上为非作歹,把一个县搞得死气沉沉,停滞不前。这部电视剧深刻之处,还不仅仅在于揭露了顾荣的落后保守、玩弄权术;更重要的是揭示出封建积垢如何沉淀在一些人的灵魂深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变换出新的破坏力而不为人所察。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古陵县还是社会主义的,其内里已经板结成一个封建和现代愚昧相杂糅的独立王国。顾荣之所以能够多年统治着这片独立王国,除了他个人的蜕化外,还有象冯耀祖那批封建把兄弟一般的党羽,与顾荣同流合污互相倚持;有象潘苟世那样瞒上欺下的基层干部,狗仗人势,欺压百姓;还有象高良杰那样死抱着陈规教条不放的保守者;有缺乏文化知识、不思改革的县干部;有被打击迫害、敢怒不敢言的下台老干部朱泉山和刚愎自用的地委书记郑达理……这些人就是古陵县死气沉沉、停滞不前的社会原因。电视剧的深刻性正在于从历史和现实的纵深处剖析、挖掘停滞不前的根源。党风要整顿,改革要进行,古陵县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这就是《新星》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但是改革谈何容易!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李向南,聪颖过人,有胆有谋,在一个小小的县里按中央的方针进行改革,难道还会有什么困难吗?然而我们看到顾荣一伙是何等地猖獗,他们纠合在一起,利用在古陵县多年培植的势力排挤和驱赶李向南,妄图保全自己的独立王国。李向南以大无畏的精神,机智敏锐的政治目光和才干,在古陵县就地挖掘了有各种专长的人才,组成了在改革中有开拓精神的新的领导班子。他争取了群众,赢得群众的支持。经过一番较量,古陵县的一潭死水被搅动起来,并且疏通了,改革有了进展。生活实践证明,李向南这个年轻有为的改革者,是有力量战胜顾荣一伙旧势力的。新星升起,熠熠闪光。
几年来我国广大县城及农村所实行的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正是许多象李向南一样的改革者贯彻党中央农村政策的结果。称他们为新星是当之无愧的。
《新星》是根据柯云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语言在剧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对话和解说词都是原著提供的,精辟且富于哲理。情节的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凭借语言,人物的性格也是在对话中完成的。这在电视剧艺术中是不多见,别具一格的。但作为十二集的连续剧,其情节大都在对话中进行,形式不免有些单调,节奏也显得缓慢。如果有些事件、情理,点到为止,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如果去掉一点带有说教性的语言,使语言的寓意更深些,增加一点幽默感,多一点生活情趣,可能会更加生动流畅。
《新星》很注重民族形式的运用,故事情节有头有尾,循序发展,脉络清晰。演员的表演充满了乡土气息,画面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都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亲切动人。(附图片)
李向南看到横岭峪小学屋漏无人过问,十分气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