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办实事 增实力 给实惠 富阳县供销社一心为农民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8
第2版()
专栏:

办实事 增实力 给实惠
富阳县供销社一心为农民服务
本报讯 浙江日报记者钟睒睒报道:浙江省富阳县供销社在改革中使自己重新成为农民服务的组织。这个县共有十二万农户,已有25%的农户与供销社建立了直接经济联系,并有七千三百多个农民进入了供销社与农民联办的企业,使全县农民增加收益两千四百万元,供销社自身的服务设施也增加了59%。田纪云副总理在浙江听取了这个供销社负责人的汇报后,肯定他们为农民“办实事、增实力、给实惠”的经验好。
从1983年起,富阳供销社冲破阻力,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以农村小集镇为中心按经济区划建社。在第二步农村改革中,他们顺应农民分散生产、联合供销的要求,改革供销社内部经营体制,打破那种“大公司、大核算、吃官饭”的现状,按大类农副产品及服务门类,把原有大而全的三个公司,分成小而专、精而细的十一个专业公司,使它下联农民,上通大城市、大工厂,衔接产供销。去年以来,他们又按照县里的统一规划,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建立各种商品基地两万四千亩,并且采取多种措施扩大经营领域与服务范围,努力把供销社办成为农民服务的组织。
富阳县供销社的改革不以增加盈利为目的,而是着眼于为农民服务,办实事,给实惠。富阳农民原有培育食用菌习惯,县供销社食用菌公司成立以后,先投资十多万元,自办和与农民联办七个菌种场,年制优良菌种一百二十万瓶;又出资聘请五十多位技术人员,免费辅导农民学习科学接种技术,使全县蘑菇产量迅速提高,名列全省前茅。产菇旺季,公司又组织汽车运输队日夜收购、运销,并且以工厂的进价作为向农民的购价,向工厂收取8%的管理费,其中6%让利给基层社扶持菇农发展生产。农民高兴地称食用菌公司为“农民公司”。
去年取消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以后,购销渠道增加了,许多农民也直接进城做买卖。县供销社在农村设立了二十八个批发部,方便农村个体商贩,活跃农村市场;在城市向农民开放自己的商业设施,如汽车队、船队、冷库、仓库、码头等,使这些设施从单纯为供销社服务转向为农民服务,为进城农民提供方便。1985年,县供销社贮运公司就为农民运输各种货物六万多吨,冷库、仓库的贮藏量达五万多吨。这样既服务了农民,又提高了商业设施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浙江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