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战士中的老兵——记西沙水警区副参谋长操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9
第4版()
专栏:

战士中的老兵
——记西沙水警区副参谋长操胜
在海军驻守西沙部队的领导干部中,有一位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六年、两次换班都主动留岛的老战士——西沙水警区副参谋长操胜。
操胜于1949年5月入伍,1950年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作战三年整,身经大小战斗百余次,荣立战功;1954年编入海军,不久踏上舟山群岛;1965年调到海南岛,1980年登上了西沙群岛。如今,他的海岛生涯已有二十九年的历史。
(一)
1980年2月,操胜由榆林港坐上一只运输船,冒着风浪来到西沙部队司令部任航训科长。一登上永兴岛,只见部队正在进行紧张的战备施工,构筑工事,扩建营房。珊瑚礁盘上卷起股股青烟,机器的轰鸣声,叮叮当当的锤声、镐声、石块的撞击声和干部战士的号子声,连成一片。操胜放下背包,匆匆吃了几口饭,哪里顾得上晕船呕吐的疲劳,一下子扎进了紧张的搬石头、运水泥的人群。大袋的水泥他扛起来,噔噔噔地走在队伍前面,搬砖、卸石、运木,他比谁都干得多。他新来乍到,只知默默地干。“他是谁?”干部战士们终于注意了。他们说:上级给我们派来个实干型的好干部。
这一天,他太疲劳了。但他认识了西沙,西沙也认识了他。
一次,部队在水塘边施工。他亲自带着战士们去干。他不让战士们下水作业,自己却在水里一泡就是几小时。几天下来后他的脚趾被泡得发烂,流出了黄水。战士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不久,他被提升为西沙水警区副参谋长。职务升了,干劲不减。他操弄高炮已有三十多年历史,训练场上,冒着烈日的烤晒,既指挥,又手把手地传帮带,努力练好兵,创造出好成绩。他,不愧为“老西沙”们作出了好样子。
(二)
操胜虽已年过半百,但他一点也不摆老资格。他最爱和战士们在一起。他深深懂得,让战士们安心西沙,干部就要关心他们。训练场上,行政管理中,他是严厉的首长;生活中,他是战士们的知心朋友。他同战士一起谈心拉家常;同战士一起帮厨、浇菜地、钓鱼、拣贝壳、捞海螺……。他常说:“我是个老兵”。“战士同我亲近,有心里话向我说,这是我的光荣”。
一次,操胜去海南岛榆林港出差,一下船就和一伙在榆林的新战士聊上了。几个战士看着这位首长挺可亲,便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他。原来,他们几个是确定分配到西沙去的新兵,几个人听说西沙苦,不太愿意去。操胜把他们带到海边上,给他们讲可爱的西沙,讲西沙的故事,讲西沙的英雄……。直到三天后,几个新兵高高兴兴踏上去西沙的船,他才满意地离去。以后,这几个上岛的新兵经常来找操胜谈家常,把他当作自己的知己。
1983年春节前,操胜副参谋长上了最艰苦的中建岛,他详细检查守备部队的武器装备情况,组织大家进行了战备演习。阴历大年除夕,他肩枪实弹,同小分队一起在西沙滩上执勤巡逻。大年初一上午,战士们开展文娱活动,他站在高高的瞭望台,警惕地监视着茫茫海天,一站就是三个多小时,替下了三个战士,让大家尽情娱乐。战士们在瞭望台下,猜谜、打扑克、下象棋、赛篮球,玩得可痛快啦!
他爱战士,战士更爱他。一次在金银岛上,他正看电影,一个战士告诉他有电话。他去接,哪有什么电话?原来电话机上放着两枚非常珍贵的虎斑贝。这是不知名的战士送给他的。
(三)
操胜有一种癖好,拣贝壳。在他的办公室兼卧室里,玻璃罐头瓶装着各色的贝壳和洁白的海石花,花瓶里插着在西沙扎下根的“万年青”。业余时间,他常在海边寻觅。别人看不上眼的,他也爱不释手。他说:“这里的每粒沙子都是宝贝。”他的老家在安徽。每次探家,都要带两个大纸箱,里面装的不是吃的用的,而是各种贝壳、珊瑚的标本。他带回家去,是要叫亲友们和当地群众看看,西沙是多么的美好可爱啊。他还有一个想法,几年后自己离休返乡,要好好地写一写西沙,写一写西沙的人们。
他还喜欢种树。他说:“我到哪个小岛上都想种树,想绿化,给后来的人留下一片绿荫。”从海南岛运来了树苗,每次他都力争亲手去栽几棵。在珊瑚沙上种树,可不那么容易。有的地方是礁石,一镐一个白印,挖了坑,还要培上大陆带来的土,早晚要浇水,中午要遮荫,还要防台风,栽活一棵树,不知要花费多少心血。就这样,公路旁、俱乐部、营房、饭堂附近到处都有他栽的树。有的如今已长得碗口粗,亭亭而立。
永兴岛有两处历史遗迹,操胜很重视。一个是法国殖民主义者当年留下的残破炮楼。在美化营区时,有的同志感到这个炮楼“大煞风景”,主张铲平。操胜不同意。他说:这是西沙遭受外国侵略的历史见证,保留它可以教育我们干部战士。还有一处是离炮楼不远的方形“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是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中国派军舰收复西沙群岛立下的。但碑的周围长期堆满柴草秽物。操胜建议,拨款修复好这块有历史意义的石碑。上级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他亲自参加了清除秽物、美化场地的劳动。
操胜今年在团职副参谋长位置上已干了五个年头。同他一起工作过的许多同志,如今大多已经提升,现今的领导班子,每个成员都比他年轻。有人劝他说:“你家中有老伴,还有三个上学的女儿,再干下去也没意思,还是回去吧!”操胜夫妻两地分居已二十六年,仅在家团圆过一个春节,休假时小女儿甚至不认得这个“黑爸爸”,他感到应该考虑考虑了。但他深深地爱着西沙。他想到在朝鲜战场上,许多战友都牺牲在自己身边,自己是幸存者,还有什么资格去计较名利地位呢?他想把最后的光和热献给天涯宝岛。他妻子理解他。在今年元旦前夕的来信中还说:“你安心工作吧!我还是一句话:支持你干到老。”“有万家团圆,就有一家不能团圆。你保卫祖国的安全,我们全家光荣,妻子、孩子……”在老家,只要发现报上登西沙的消息,她们就剪下来贴在墙上;只要听说有西沙的广播,不吃饭也要围在收音机旁听完。大女儿上中学的一篇获奖作文的题目就是:《我有个爸爸在西沙》。
操胜激动了。他找到上级党组织,恳求地说:“让我再多干些年吧!当我离休时,在离休证书填上我是从西沙部队离休的,我是西沙战士,我,就满足了……”
郭振 岳水玉 刘国强(附图片)
图为晚饭后操胜(中)和战士在沙滩上散步、谈心,了解战士思想,关心战士生活。 李湘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